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国红杉、谷歌投资,消费基因标杆23andMe崩盘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10:57:01    

文 | vb动脉网

美国时间23日,知名消费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申请了破产保护,并且宣布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ne Wojcicki立即辞职。24日股票开盘暴跌50%,市值已跌至2400万美元。

23andMe是最早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之一,是通过邮寄DNA收集试剂盒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个人基因组服务。

23andMe成立于2006年,2021年上市,市值巅峰曾达到60亿美元。23andMe的唾液检测试剂盒曾经受到全球用户追捧,用23andMe测祖源也曾风靡一时。资本也曾热捧23andMe,23andMe共完成了2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谷歌、Illumina、美国红杉、药明康德等多家明星机构。美国红杉资本曾投资23andMe两轮,金额近1.45亿美元。

但成立近十年来,23andMe从未盈利过,累计亏损超23亿美金。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23andMe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只剩7940 万美元。

在本次申请破产保护前,23andMe曾在2024年尝试过私有化和寻求收购,但都未能成功。

23andMe拥有世界级的管理团队,联合创始人Anne Wojcicki是谷歌创始人前妻,曾经的明星企业、资本宠儿为何走向败局?

23andMe踩过的五大坑

有业内人士认为,23andMe的陨落离不开行业本身带有的致命缺陷。从顶流到破产,23andMe踩过了五大坑。

在23andMe的愿景中,消费者业务、数据平台、药物研发是互相支撑的三大业务。

首先是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先天缺陷。23andMe开创的“唾液换报告”模式曾被视为生物科技革命,但其核心产品实则是满足猎奇心理的消费玩具。虽然23andMe的报告可以检测出祖源信息和可能患有的潜在慢性疾病风险,定价99美元,但结果既无法对接严肃医疗场景,给出精准的诊断,又缺乏后续服务延伸空间。

消费级基因检测满足的并非用户刚需,导致用户粘性较低。面向消费者业务,许多公司也需要在营销和推广上花费大量资源。23andMe就曾让多位名人站台推荐,例如伊万卡特朗普。但是因为用户的消费持续性不强,粘性低,一次性消费的模式让23andMe的营收增长乏力,亏损不断扩大。23andMe2022财年全年总收入为2.72亿美元,2023年营收为2.99亿美元。23andMe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该季度消费者服务收入为396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8%。

这一行业先天缺陷也可以从全球其他消费基因检测企业发展中得到验证。另一家与23andMe一样开展消费基因检测的公司Invitae,主营业务是开展低价潜在遗传疾病检测、产前检查服务,曾获得孙正义软银公司11.5亿美元投资,也在2024年申请了破产业务。

提供类似检测的公司还有Ancestry DNA,2020年,这家公司被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斥资 47 亿美元收购,据路透社报道,Ancestry DNA的销售额也在放缓。

这些公司检测内容呈现“广而不精”特征,仅能覆盖部分疾病基因点位,既无法满足临床精准需求,又难以形成医疗决策价值,导致用户留存率持续走低。

第二大坑是数据变现的致命悖论。数据变现这一业务曾被寄予厚望,23andMe积累的庞大的基因和表型数据库有望用于药物研发。在此前融资时,23andMe曾以1400万用户的遗传和表型数据库为傲。但这些数据在医疗应用上遭遇了多重阻碍。

数据变现需要跨过伦理红线,用户基因数据无法直接用于药物研发,数据变现需要用户同意。虽然23andMe公开的一项数据显示,超80%的会员同意将数据用于药物开发。即使用户同意,但在23andMe将数据库出售给药企使用时,同样遭受了质疑。用户选择同意时往往并不完全了解这些数据将作为何用。

数据变现还面临技术瓶颈挑战。为了降低成本,市场上大多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均选择成本较低的基因芯片,但基因芯片检测位点远低于临床级全外显子测序,精准性上也有待提升,应用于临床及新药研发有所不足。

第三大坑是2023年数据泄露带来的信任断裂。2023年,23andMe发生了长达五个月的数据泄露时间,泄露了700万客户的个人数据,几乎一半的用户数据被泄露,对23andMe声誉造成了重大打击。为了平息数据泄露事件,23andMe支付了3000万美元和解。但丧失的用户信任已经无法挽回,也暴露了公司的管理漏洞。

第四坑是药物研发的豪赌败局。药物研发业务曾被看作是第二增长曲线,但这一投入较大的业务并未给公司带来出路。

在药物研发上,23andMe在2018年与GSK达成合作,GSK利用23andMe的数据库进行药物靶点发现和其他研究,药物上市后将共享利润,23andMe还获得了GSK3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五年间,23andMe和GSK开发了大约50个项目。但合作五年以来,并无药物成功上市。GSK在2023年选择“分手”,结束独家研究合作关系。

23andMe自己也有两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包括一款旨在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CD200R1来恢复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能力的抗体药物,以及通过靶向ULBP6来恢复抗肿瘤免疫力的药物。

药物研发周期长、投入高,23andMe还未等到产品三期临床,在2024年8月时便解散了内部研发小组,并停止了所有疗法开发。

第五是未能及时转型切入临床级业务。突破业务瓶颈有多重转型路径,23andMe在2022年收购了Lemonaid Health,作为一家远程医疗服务和药房服务商,Lemonaid Health可以延伸用户在23andMe上的医疗体验,但同时也带来了运营费用上涨。同时,美国远程医疗和药房服务竞争激烈,Lemonaid Health 面临来自其他远程医疗平台和传统医疗机构的竞争。23andMe 的市场份额未能快速扩大,收入缩减。

23andMe也没有拓展临床检测业务,通过其他医疗级检测形成多元化业务,拓展癌症早筛、伴随诊断等业务。

后23andMe时代的生存法则

近年来,多家消费基因检测企业相继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重组,从巅峰时期的“基因算命”热潮到如今的行业大洗牌,这一领域的兴衰轨迹为医疗科技创新领域带来深刻启示。医疗科技企业需从战略布局、技术转化、商业模式等维度重构发展逻辑,避免重蹈覆辙。

消费基因检测行业的崩塌,本质上是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红利的必然结果。多家破产企业暴露出对市场阶段性需求的过度依赖,当政策调整或市场需求消退时,业务迅速萎缩。将企业命运与单一市场需求深度绑定无疑是危险的。祖源检测需求已被TikTok网红基因测试(如"Celebrity Lookalike DNA")分流,严肃玩家必须转向,比如医疗级的生育筛查、肿瘤早筛、慢病管理等。

其次也需要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的能力对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检测服务提供商通常需要对检测平台及设备进行大量投资。同时,面向消费者业务,许多公司也需要在营销和推广上花费大量资源。企业需平衡研发投入与市场回报,若无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易被淘汰。

企业还需要 建立差异化竞争壁垒 。头部企业可通过整合实验室资源、拓展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形成护城河,建立广泛的基因检测业务网络。医疗科技创新需建立“抗周期”能力,通过技术延展性开拓多元市场。例如,基因检测企业可构建“B端+C端”双轮驱动模式:在消费级市场提供祖源分析、健康风险评估等轻量级服务,同时在临床级市场深耕肿瘤早筛、遗传病诊断等高壁垒领域。

这场估值60亿美元的泡沫破裂,不仅宣告了一个明星企业的死亡,更为生物科技行业划下时代注脚:当资本狂欢退去,唯有解决真实临床痛点的技术才能穿越周期。

当前行业调整期恰是价值重塑的窗口期。医疗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一场马拉松,消费基因检测行业的教训警示后来者:唯有摒弃短期逐利思维,在技术深度、成本效率和临床价值上构筑护城河,才能实现从资本故事到医疗革命的本质跨越。这既是对企业战略定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行业创新逻辑的重新校准。

相关文章

  • “全维暖心”服务 共筑旅客温馨旅途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北京朝阳站再次突破同期历史客流极值。为确保旅客出行顺畅,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北京朝阳站地区管理办公室携手站区单位、属地社区及高校等多元力量,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广泛、细致入微的暖心服务网,让每一位旅客的旅途都充满了温暖与关怀。节假日期间,朝阳站办积极发动志愿服务力量,在站区周边精心布置

    2025-05-03 22:45:00

  • “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开启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_今日上海_上海要闻】记者 龚洁芸日前,“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四季正式开启。第四季的开篇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在和导读嘉宾、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的对话中,樊嘉院士回顾了团队攻克肝癌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的历程,探讨了他对科技的创新思考,帮助青少年了

    2025-05-03 19:08:00

  • 【暖“心”闻】一封感谢信,浓浓警民情

    【来源:嘉黎公安】5月2日夏玛乡派出所收到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民警热心帮助的感激之情感谢信背后的故事5月1日夏玛乡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称其驾车途径国道349线769公里处车辆发生爆胎被困请求帮助接警后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携带工具赶往现场期间民辅警利用千斤顶扳手等工具帮助群众更换已破损的轮胎确保了车辆

    2025-05-03 19:08:00

  • 万万没想到!不下来可能是缺少这种维生素!尤其35岁以上……

    【来源:百姓关注】提到缺少维生素D,很多人想到的是骨质疏松人群。其实,胖人可能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 01减肥减不下来,可能缺维D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主任、减重医生贾凯表示,肥胖人群如果平时已经很严格地控制饮食,运动量也足够,但还是瘦不下来,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了。 尤其是年龄在35岁以

    2025-05-03 18:08:00

  • 平时没感觉,一查肿瘤竟比鸡蛋大! 紧急提醒:这类人群特别注意

    因急性胆囊炎住院进行全腹部CT检查时意外发现胃贲门部有一个5.8cm×3.5cm的肿块考虑为间质瘤或平滑肌瘤王阿姨瞬间吓懵了立即前往浙大二院胃肠外科就医平时没感觉一查肿瘤竟比鸡蛋大!?由于王阿姨的肿瘤位置特殊,体积较大,表面有破溃,情况复杂。再加上她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也可能需要后续手术,

    2025-05-03 16:13:00

  • “五一”假期侨乡特色小吃街人气爆棚,点燃恩平“夜经济”!

    【来源:恩平发布】“五一”假期,恩平的夜市成为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之一。络绎不绝的食客或排队选购,或坐下品尝美食,夜市中充满人间烟火气。视频摄制:郑国威 陈卓锋随着夜幕降临,恩情大地·侨乡特色小吃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多排规整的摊档上,牛脚皮、炸串、章鱼小丸子、生蚝、奶茶等各种特色小吃和饮品琳琅满目,

    2025-05-03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