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15名“花朵朵”昆明小记者来啦!副总编现场布置作业,神答案刷屏家长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2:41:00    

用一句话或是一个符号来表达昆明,你的答案是什么?

来看“花朵朵”昆明小记者率真而简洁的答案:滇池的广告语——“候鸟之家、滇池”、美食米线的广告语——“一口难忘”、昆明历史文化的广告语——“博物馆里青铜鼎”……

4月26日,首批115名“花朵朵”昆明小记者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参加了体验课。小记者们参观新闻产品生产环节、与电台主持人对话、听都市时报原副总编辑讲课,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一天。

参观都市时报期待刊发自己的作品

4月26日上午,来自官渡区北京八十学校、春城小学教育集团红菱校区、春城小学教育集团金域校区、春城小学教育集团新闻路校区、书林二小教育集团西苑校区、园博小学、桃源小学的56名小学生,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下午,来自红旗小学明苑校区、盘龙小学、莲华小学、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呈贡学校、明通小学、东庄小学等32所学校的59名小记者,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花朵朵”昆明小记者社会实践公开体验课。

来到昆明市融媒体中心11楼都市时报办公区域,同学们通过评报栏了解到,记者的稿件和他们的作业一样,完成后是要被老师打分的,一个个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看到走廊上关于都市时报诞生和发展过程的介绍,同学们发出阵阵感叹:“原来都市时报参与和记录了这么多重要的新闻事件,真厉害!”

在都市时报融媒体5G实验室,记者介绍了都市时报获得的中国新闻奖等荣誉,重点介绍了报纸新闻版面的构成,尤其对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新时代少年报》和“校园优文”栏目着重介绍和解读,同学们很希望通过训练,能在都市时报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还有小记者完成体验活动后,立即报名小记者、小主持人的系列课程。

电台当家主持人与孩子们快乐互动

参观昆明广播电视台直播间,最令小记者们兴奋。即使在周末,24小时不停播的电台3个频率,依然在按照录播的节目播出,这个以语音传播为主的主流媒体,不能有一秒的停顿,主持人们早已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当天,专门为孩子们留出了直播间,孩子可以通过专业话筒和主持人对话,戴上耳机听一下正在播出的节目和自己播出的声音。

当家主持人邓娟以独特的方式为孩子们揭开广播行业的神秘面纱。面对充满好奇的小记者们,她将20年的播音经验浓缩成趣味互动:从引导孩子用“微笑音调”录制问候语,到解析节目中声音情绪的把控。这位资深主持人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媒体人的专业素养转化为孩子们可触摸的梦想阶梯。

活动尾声,许多孩子已不满足于模仿,在麦克风前用自信的声音介绍云南、介绍学校。这场别开生面的探秘之旅,让小记者们在“听”与“说”的实践中,逐渐理解声音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桥梁。

原副总编辑带领小记者触摸昆明历史文化肌理

“如果让你向省外朋友推荐你的家乡昆明,你最想推荐的关键词是什么?”

“我会推荐昆明的景点——大观楼!”

“我会推荐昆明的天气——四季如春!”

“我会推荐昆明的美食——过桥米线!”

在社会实践公开体验课环节,都市时报原副总编辑邓宏卫,为孩子上了一堂关于昆明的生动历史文化课。从滇池绿道、明黄色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建筑到过桥米线,他娓娓道来,让小记者与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加强联系,让孩子们用小记者的眼光发现昆明、了解昆明、爱上昆明、表达昆明。

在给小记者讲述昆明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的同时,邓宏卫给小记者们布置当堂作业,用10分钟时间,画一个符号体现昆明,为昆明写一句广告语。

生动的出题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热情,不少孩子在现场画出大观楼、过桥米线、红嘴鸥、山茶花等作品。

孩子们还用一句话给出了推荐昆明的广告语:关于昆明滇池的广告语——“候鸟之家,滇池”,关于美食米线的广告语——“一口难忘”,关于昆明历史文化的广告语——“博物馆里青铜鼎,大街小巷鲜花饼”,介绍彝族风情的广告语——“我们彝家女子,会拿筷子就会绣花”,推荐昆明鲜花的广告语——“五月的昆明,蓝花楹向你发出了邀请”。

“花朵朵”昆明小记者首站活动受到好评

“此次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们用笔和镜头观察社会,培养‘唯实惟先’的探索精神。”“走进主持人的直播间才知道,原来一名主持人必须会采访、写稿、主持,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记者这份工作就需要与人打交道,老师们的观点我很认同。”

4月26日,“花朵朵”昆明小记者首站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参加公开体验课结束后,孩子们都表示收获满满。全程陪伴的家长们对活动齐声叫好,称赞这是个让孩子远离手机,学会观察和记录城市的有益活动。

“花朵朵”昆明小记者系列活动报名正在进行,还没有报名的6至11岁学生的家长看过来,带孩子一起参加“花朵朵”昆明小记者活动吧!用镜头丈量世界,用笔尖记录成长,让孩子们的梦想成真!

老师

在真实场景中领悟责任与创新

桃源小学大队辅导员熊老师表示,“立本正源”不仅是课堂学习,更需在实践中夯实基础。此次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们用笔和镜头观察社会,培养“唯实惟先”的探索精神。从公益课到作品发表,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领悟责任与创新,这也正是桃源小学“桃李芬芳”教育愿景的生动写照。

学生

记者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

桃源小学五年级学生董舒瑜和付若语是学校的大队长,当过学校各项活动的主持人和解说员,也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对于此次参加“花朵朵”昆明小记者实践活动,两名同学表示很有成就感,能近距离看到、听到、了解到不同媒体记者的工作状态,知道了报纸、电台等不同类别记者的工作方式。

董舒瑜表示,在参观和听课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和记者面对面的互动环节,在现场根据记者老师的指导,进行了采访互动,知道了采访的一些窍门。付若语则对参观电台直播间的部分印象深刻:“以前听广播老在想,这些声音背后的人的样子,今天走进主持人的直播间,看见各种导播仪器才知道,原来一名主持人还必须会采访、写稿、主持,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就读于园博小学五年级二班的赵熙婷雅同学告诉记者,通过参观报社,了解报纸版面设置,知道了很多关于新闻如何呈现的故事。赵熙婷雅说,她经常参加学校的校会主持,并代表班级或学校进行演讲,知道讲解和主持是需要有写作功底的,而当天的参观学习过程,让她明确了加强写作功底的目标,希望接下来有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来提升自己。

学生

“我学到了一个当小记者的技巧”

“我今天学到了一个当记者的小技巧,采访时要有礼貌,先要微笑面对镜头,让人觉得亲切,采访结束时不能转头就走,要说再见,讲礼貌。”来自书林二小西苑校区的学生李朗逸说,听了邓老师的讲解,还知道了写新闻不能胡编乱造,要说事实。

来自东庄小学的李季受到老师的启发,紧扣当天课程,绘制了一幅推介昆明的画,画中,有大观楼、翠湖、滇池大坝等独属于昆明的元素。李季说:“我想把昆明的美丽景点和美食推荐给更多的人。”他表示,参加小记者活动很开心,这里的很多东西在别的地方见不到,内容很新奇,印象最深的是邓老师的讲解。

家长

“老师的内容讲到了我心坎上”

“我感觉自己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更自信了,询问别人问题的时候说话能更流利了。”小记者郭祎一和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她收获满满地说。郭祎一的妈妈表示,带孩子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机会难得,参加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她能走进记者的工作场所,了解这个职业,了解新闻报道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由于郭祎一相对胆小,她希望孩子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表达能力。

付先生带着读三年级的女儿付钰参加全程活动后说:“如今,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记者这份工作就需要采访,与人打交道,老师们的观点我很认同,尤其是邓老师说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这些都讲到了我的心坎上。”付先生表示,带孩子参与活动,希望他能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设备,今天看到了很开心。”付钰说,在创作昆明的推介语环节,收获挺大,对昆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报名方式

报名电话:王老师 13888979520

报名地址:昆明市丹霞路198号昆明市新闻中心大楼都市时报文化教育培训学校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杨理锐 卢静 刘丹 黄毅

责编:高杉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

  • 何以中国丨青春热血映初心 百年“觉悟”传薪火

    央广网天津8月11日消息(记者韩雨晨)海河水悠悠流淌,见证着天津卫的沧桑变迁。在这片孕育了独特“文化血脉”与“红色基因”的土地上,觉悟社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近代中国青年的探索救国之路。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推开那扇带着岁月痕迹的门,仿佛瞬间便能与百年前那群热血青年的心

    2025-08-11 15:12:00

  • 18.9元一桶的“驼奶粉”竟含1%真驼奶?记者暗访黑作坊揭开造假内幕!

    “妈,这驼奶粉哪买的?一桶才18块9?!”济南的李先生盯着母亲网购的“高钙益生菌驼乳粉”,心里咯噔一下。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之前买的同款产品,一桶要300多元。价格悬殊巨大,味道也截然不同——正品微咸,而这批“低价货”却淡得像掺了水。李先生不知道的是,他手中的“驼奶粉”背后,隐藏着一条触目惊心的造假产

    2025-08-11 11:56:00

  • 既低头赶路 也仰望星空——汝州外国语学校成长记

    师生关系融洽7月,一张张喜报、一面面锦旗,纷纷送到汝州外国语学校。办校十年来,该校提前批录取人数逐年攀升。汝州外国语学校用十年光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兑现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诺言。坚守初心知行合一成功往往起始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十年前,汝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人在前往郑州接孩子的途中,所驾驶的

    2025-08-08 15:23:00

  • 探秘中医文化,点燃新闻热情!扬子晚报携手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启“红领巾小记者”之旅

    7月23日至24日,由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扬子晚报小记者工作室联合打造的“红领巾小记者”活动火热开展,36名优秀小学员开启了一场中华传统美德“学讲研传”与知识乐趣交织的双重体验。在弥漫药香的春晖堂,孩子们亲手辨识百草、制作香囊,触摸千年中医智慧;在扬子晚报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带来的趣味课堂上,学员们

    2025-07-26 22:01:00

  • 在现场|课堂上来了“魔法师”

    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吕胜男“大家猜一猜,纸团能穿越进纸杯吗?”昨日,来自福山区科协唐老师举起空空的双手,民丰路社区活动中心里的孩子们因为这个“能穿越的纸杯”瞬间炸开了锅。白菜叶子在液氮里瞬间冻结,东华小学5年级学生战扬伸手接过唐老师递来的“冰片”,小心翼翼地捏碎。小金鱼沉入液氮,战扬害

    2025-07-25 10:55:00

  • 福清试种“巨型稻”成功

    福清试种“巨型稻”成功株高超1.7米,亩产可达500公斤“巨型稻”比人还高。在福清市龙田镇西坑村,一片“高个子”水稻正在田间拔节生长。与常规稻相比,这些稻株不仅身形高大、叶片宽阔,连稻穗都显得格外饱满。近日,记者走进福建汇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试验田,实地探访正在试种的“巨型稻”。记者看到,“巨型稻”

    2025-07-23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