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000小时、近30 个场馆、20万字······13岁林诗晴,“讲活”闽都文化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06:06:00    

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受访者供图

“大家看这处灰塑,上面的蝙蝠图案可不是随便画的,暗含‘福到’的寓意呢!”周末的三坊七巷,古厝飞檐下满是游人,13岁的林诗晴戴着红领巾,斜挎着扩音器穿梭其间,清脆的讲解声里满是自信。讲得兴起时,她会下意识捋一捋胸前的红领巾,那股熟门熟路的劲儿,引得不少游客驻足鼓掌——谁能想到,这个小小讲解员,竟是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省唯一入选者。

如今的她,已能独立讲解近30个场馆,吃透超20万字讲解词,累计讲解时长突破1000小时,用稚嫩的声音,把“闽都文化”的故事讲给了无数人听。

讲解时,林诗晴专注又热情,闽都文化娓娓道来

从“小蚂蚁”到“金牌讲解员” 6天啃下3万字讲解词

林诗晴与讲解的缘分,要从一年级时校门口的能补天巷说起。当时巷子进行了修缮,她作为“秀才救蚁”中的“小蚂蚁”,看到演讲的哥哥姐姐分别扮演秀才和考官,自信地给来访人员讲“秀才救蚁”的故事时,心里便悄悄埋下一颗种子:“我也想成为这样传递历史的人。”

这颗种子一等就是两年。直到三年级,林诗晴才如愿加入福州市中山小学的“7686”导游社团,正式踏上讲解之路。为了把讲解练扎实,她停掉了兴趣班,周末、寒暑假全“泡”在了展馆里:林则徐纪念馆3万多字的讲解词,她咬牙用6天集训啃了下来;为理清三坊七巷里严复、林觉民等名人的关联,她跟着老志愿者一遍遍地“偷师”,直到能把零散的人物故事串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如今,她的“讲解版图”早已走出校园,覆盖了近30处场馆——从冶山历史风貌区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再到需要四十分钟车程的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但她却从不觉得累:“每个场馆的历史都像小珠子,串起来才是完整的闽都故事,特别有意思。”

1000小时温暖讲述 让文字在故事里“活起来”

对林诗晴来说,背熟讲解词只是“入门”,难的是把冰冷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故事。她从不照本宣科,总爱把老师拓展的历史趣闻、自己查的资料融进讲解里,“游客能问倒我,说明我还没真懂;能答上他们的问题,才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了。”

这样的“较真”,让她在1000多小时的讲解里收获了不少“高光时刻”。有次在三坊七巷,一位看似普通的男性游客让她展开讲导览图上的每一位名人,“正常两三分钟讲完的导览图,那天讲了近一个小时”。对方接连抛出“某位名人是不是谁的老师”“某年是否在某学院留学”等专业问题,林诗晴都从容应答,末了对方笑着鼓掌:“小姑娘真棒!”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游客很可能是专业讲解员。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州作为主会场,刚放学的林诗晴背着书包就往三坊七巷跑,一站就是3小时,嗓子哑了就含颗润喉糖;夏天景区里闷热,她带着干粮从早讲到晚,校服湿了又干,却从没喊过一句累。

以红领巾为“名片” 带动更多人传扬闽都文化

现在的林诗晴,头衔早已不止“讲解员”:福州市中山小学金牌小导游、三坊七巷“AI数字人推荐官”原型、福州市“优秀少先队员”……更让人惊喜的是,她还成了身边同学的“文化引路人”——在她的带动下,学校的红领巾讲解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学弟学妹跟着她走进场馆,拿起了扩音器。

“想让更多人知道,福州的古厝里藏着多少宝贝,咱们的闽都文化多厉害。”说这话时,林诗晴胸前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即将升入初中的她,早已规划好了接下来的“讲解计划”:“就算上了初中,节假日还是要去讲解,像高中的学长学姐一样坚持下去。”她还有个小目标,去长乐冰心文学馆讲解,“听说那里有冰心先生的手稿,还有她宠物猫咪的标本,我想把这些温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编辑:林威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

  • 1000小时、近30 个场馆、20万字······13岁林诗晴,“讲活”闽都文化故事

    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受访者供图“大家看这处灰塑,上面的蝙蝠图案可不是随便画的,暗含‘福到’的寓意呢!”周末的三坊七巷,古厝飞檐下满是游人,13岁的林诗晴戴着红领巾,斜挎着扩音器穿梭其间,清脆的讲解声里满是自信。讲得兴起时,她会下意识捋一捋胸前的红领巾,那股熟门熟路的劲儿,引得不少游客驻

    2025-08-21 06:06:00

  • 寻访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人(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章建根日常巡山途中。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朱中华进行抄纸工序。朱起杨摄禁捕期结束后,渔民在江上打鱼。人民日报记者 黄超摄《富春山居图》中的一处渔夫形象。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富春江江景。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以山水为主。其中,点缀着挑柴的樵夫、垂钓的渔夫和徐行的山

    2025-08-17 10:34:00

  •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中国日报7月26日长沙讯 7月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在长沙市望城区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宣讲革命故事,涵养红色情怀,将伟大的血脉精神代代相传。经过为期十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国的175名优秀选手讲述了224个精

    2025-07-26 21:55:00

  • 十五运会竞赛场馆改造全面收官 比赛项目分布在19个城市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办情况,并答记者问。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特色和项目优势,充分尊重港澳意愿,把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香港承办8个竞体比赛项目、1项群众赛事活动。澳门承办4个竞体比赛项目、1项群众赛事活

    2025-07-25 17:03:00

  • “鸭”韵飘香引客来!黔东南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火热开场

    7月18日晚,黔东南州三穗县将军广场华灯绽放,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游客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美食、文化与旅游的夏日盛宴。活动现场 黄少刚/摄三穗,因鸭而名,因鸭而兴。近年来,三穗县始终坚持把"小鸭子"做成"大产业",通过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和市场拓

    2025-07-19 15:44:00

  • 【非遗·东辽之美】东辽二人转:流淌在黑土地上的文化血脉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这句在东北大地流传百年的民谚,道尽了二人转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这门根植黑土三百年的民间艺术,不仅是地域民俗的鲜活注脚,更是中华民间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绽放的生动缩影。追溯东辽二人转的源流,它的基因里镌刻着东北大地的辽阔与质朴。最初的 “撂地摊

    2025-07-15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