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连亏四年的渤海汽车,百亿重组押注北汽系整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6 20:49:00    

连续四年亏损后,渤海汽车试图通过一场收购改变命运。

6月3日,渤海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600960.SH)突然宣布停牌,引发市场关注。这家北汽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正在筹划一场重大资产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海纳川持有的四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控股权。

标的资产包括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海纳川安道拓(廊坊)座椅有限公司51%股权、英纳法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50%股权。若交易完成,这将是渤海汽车自2004年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重组动作。

风口财经记者针对本次收购计划的战略目的等问题联系渤海汽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本次收购将助力公司做大做强,增加公司业务板块,同时通过4家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公司财务数据。

图源:公告

四年亏损阴霾

此次重组的背后,是渤海汽车的各项财务指标正处于其发展历程中最严峻的时刻。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四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亿元、-0.62亿元、-1.99亿元和-12.64亿元。其中2024年的巨亏创下上市20年来最差纪录,同比降幅高达535.66%。

对此,渤海汽车方面解释称,2024年的大幅亏损主要是受俄乌冲突持续、德国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以及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价格及供应链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德国全资下属公司BTAH订单和营业收入下降,亏损额不断扩大。

可以看出,渤海汽车业绩断崖式下跌的直接导火索,便是德国全资子公司BTAH的破产危机。这家曾承载渤海汽车国际化梦想的企业,在多重打击下轰然倒塌。

去年初,BTAH的主要机加工供应商Schlote集团旗下三家公司突然向德国法院提交破产申请,导致BTAH出现流动性不足,触发破产条件。加上“俄乌冲突持续、德国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价格及供应链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使得BTAH订单锐减,营业收入直线下滑。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渤海汽车另一家子公司泰安启程的轮毂出口业务也遭遇重创。受市场需求萎缩及美国主要客户WPR重组影响,该业务订单减少,而主要原材料铝价上涨更挤压了利润空间。内外交困之下,渤海汽车2024年营收降至42.27亿元,同比下降9.48%。活塞业务虽保持技术优势,但传统内燃机市场萎缩导致增长乏力,2024年活塞类产品毛利率仅16.53%,难以支撑整体盈利。

图源:渤海汽车官网

转型“阵痛”

尽管整体业绩深陷泥潭,渤海汽车的部分业务板块仍展现出顽强生命力。在商用车领域,渤海活塞抓住燃气机市场机遇,推动重点客户销售收入显著提升;在乘用车市场,对比亚迪、奇瑞、吉利、赛力斯等主要客户的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轻量化业务同样成为一抹亮色。在奇瑞汽车、北汽动力、比亚迪、北京奔驰等重点客户带动下,子公司滨州轻量化2024年营业收入达5.48亿元,同比增长72%。公司承接的北汽蓝谷享界车型纵梁等大型结构件成功实现量产供货,并获得了混动缸体项目定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渤海汽车也未停止脚步。子公司渤海活塞2024年上半年开发了40款新机型活塞,其中完成低碳、零碳全新活塞设计开发16项,包括甲醇活塞8项和氢气活塞,这为公司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埋下了技术种子。

面对业绩压力,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2024年,公司完成天纳克排气49%股权的转让,推进天纳克减振的土地房产腾退工作。今年3月,渤海汽车推出 “2025年估值提升计划”,明确将通过提升经营效率、积极寻求并购重组机会等措施改善公司投资价值。

这些努力在2025年初见成效,一季度渤海汽车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减少13.80%;归母净利润为55.68万元,上年同期则为-4523万元。

百亿收购背后

在此背景下,渤海汽车启动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被收购的四家企业各具特色:北汽模塑是汽车外饰件龙头,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53.84亿元,净利润4.54亿元;廊坊安道拓专注汽车座椅系统;智联科技致力于智能网联技术研发;莱尼线束则是汽车线束系统领域的佼佼者。

不难看出,此次收购是渤海汽车的业务整合之举,旨在顺应汽车产业链向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四家企业2024年合计贡献超58亿元营收,按持股比例计算净利润约5.38亿元,一旦并购成功将显著改善渤海汽车的盈利能力。

从渤海汽车的发展轨迹看,这已是其自2015年纳入北汽体系后的第五次重大并购。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公司从单一的活塞制造企业转型为在汽车动力总成、底盘总成、热交换系统及汽车电子系统等产业布局的综合性零部件企业。

本次重组完成后,渤海汽车的产品线将覆盖动力系统、车身结构件、电子电气三大板块,形成“保险杠+座椅+线束+智能网联”的完整布局。有行业观察人士甚至将其对标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麦格纳,预期整合后公司市值有望突破百亿。

但挑战同样不可忽视。渤海汽车仍需消化德国子公司破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整合四家背景各异的企业绝非易事。特别是智联科技这类智能网联企业,其研发模式、人才结构与渤海汽车传统制造业务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渤海汽车对于北汽集团内部订单的依赖(当前占比超60%)也是一大风险点。若北汽整车销量下滑,将直接影响渤海汽车的业绩稳定性。

如今,这家拥有74年历史的老牌零部件企业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产业浪潮中,渤海汽车的百亿重组能否成为扭转四年亏损的转折点,市场正拭目以待。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宋光耀)

编辑:张亭旺

相关文章

  • 拆解上市银行科技金融!六大行贷款余额近23万亿,多家股份行破万亿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增速迅猛。各大上市银行近期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均提及对科技金融的具体支持举措,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已成为银行重点布局的业务板块。作为科技金融主力军,截至6月末,以6家国有大行统计口径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合计已超过22.87万亿元,贷款规模及服务科技企

    2025-09-08 11:46:00

  • 稀缺!机构盯上的筹码大幅集中滞涨股曝光,仅15只!

    从最新机构评级来看,医药生物、科技行业个股持续获机构看好。51股本周获得5家及以上机构重点关注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周五收盘,本周(9月1日至9月5日),59家机构合计进行1678次“买入型”(包括买入、增持、推荐、强烈推荐、强烈买入)评级,合计覆盖929只个股。从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生物、电子

    2025-09-06 14:14:00

  • 中国商务部裁定:对康宁等美国公司征收最高78.2%的反倾销税

    中国商务部裁定,美国光纤生产商和出口商通过改变贸易模式的方式向中国出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654.C光纤),不具有充分的商业合理性,削弱了现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构成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反倾销措施的规避。对各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如下:德拉克通信美国公司 78.2%,康

    2025-09-04 00:36:00

  • 有一种“通达”叫作:身在合肥,链接全球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飞得更高,行得更远,跑得更快,运力更强!合肥链接世界的“立体大道”越织越密。地处中部,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独特。早在汉代,这里已是江淮之间的商贸重镇。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南有长江天堑,北有淮河滩涂,西峙大别山脉,东接低山丘陵等一众天然阻隔,曾制约合肥“走南闯北”

    2025-09-02 00:03:00

  • 小米汽车8月交付量超3万台,雷军回应

    刚刚,小米汽车发布8月交付成绩单:2025年8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30000台。随后,雷军转发微博并配以爱心表情包。来源:荆楚网

    2025-09-01 10:48:00

  • 贵阳银行营收再降12%增速垫底上市银行 不良贷款率升至1.7%达上市九年最高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利率下行叠加债市波动影响,贵阳银行(601997.SH)业绩持续承压。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减少12.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24.74亿元,同比减少7.2%。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贵阳银行自20

    2025-09-01 0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