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龙船兜底挖”,5月5日是农历四月初八,东莞市望牛墩镇芙蓉沙村鼓乐齐鸣,安静的村落热闹了起来,数十名青壮年踏入齐腰深的河床,合力托起这条25岁的松木龙舟。随着这条“老龙”破水而出,深植水乡人血脉的龙舟基因被激活,望牛墩正式开启贯穿端午时节的“龙舟时间”。
“起龙”是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祈福、起龙、请龙头、点睛、采青巡游等多个环节。清晨,参与“起龙”的队员们便踏入河床,唤醒沉睡的“老龙”。他们用力摇松船底泥浆,用水桶等将船舱积压的泥沙尽数掏出。

活动现场
据悉,这是一条25岁的松木龙舟,2012年村民们便将其藏于河涌底,防止崩裂腐烂,直到这次“起龙”再挖出。得益于独特的“藏龙”方法,这条“老龙”至今保存完好。老龙船在众人合力之下,逐渐露出“真容”。现场醒狮腾跃、锣鼓齐鸣、炮声阵阵,河岸也早已人潮涌动。
“这是一种水乡人的情怀。”岸边观看的梁先生属于年轻一辈的龙舟爱好者,他说小时候曾划过这条松木龙舟,现在工作之余,也会参与龙舟训练和相关赛事,今天特地到现场参与“起龙”祈福。

活动现场
随着船身出水,仪式渐入高潮。在醒狮欢腾的氛围中,壮实的年轻人一起抬起案板将龙头请出,并庄重地安装到船首。点睛也是尤为隆重神圣的时刻。德高望重的长者执朱砂笔为龙头点睛,口中念诵:“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天庭,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围观的龙舟队员和群众欢呼声阵阵,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鼓乐声中,老龙船正式“披挂上阵”。数十名划手分坐两侧,船桨破水声与岸上喝彩声交织。这条历经风雨的松木龙舟在划手们的驾驭下依然身姿矫健,船头浪花飞溅,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老龙船还与兄弟村龙舟队共同表演巡游,鼓声阵阵、桨叶翻飞,在河面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仪式结束后,村民与各方宾客一起品尝龙船饭,共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
“很喜欢拍摄传统民俗,希望能用镜头记录并传播它们的故事。”来自东城的红姐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她看来,望牛墩的这场“起龙”仪式“原汁原味”,能很好地体现传统龙舟文化的魅力,这次特地带上父母一起来体验。
“起龙活动不仅热闹好看,也是一种文化的弘扬。”罗先生住在芙蓉沙村已有20多年,对于祖籍湖南的他而言,早已将“睇龙舟”视为一种习惯。这次还带上了小孙子,希望能让他从小了解望牛墩的龙舟文化。

活动现场
据介绍,望牛墩龙舟文化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作为东江支流密布的水乡,人们“以舟为车,以楫为马”,龙舟竞渡不仅是端午习俗,更是水乡人对抗洪涝、祈求丰收的精神图腾。“起龙”不仅是龙舟活动的开篇,更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次龙舟出水都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将集体记忆牢牢系于水乡土壤。
文|记者 李洪宝 通讯员 望宣
相关文章
-
寻访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人(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章建根日常巡山途中。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朱中华进行抄纸工序。朱起杨摄禁捕期结束后,渔民在江上打鱼。人民日报记者 黄超摄《富春山居图》中的一处渔夫形象。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富春江江景。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以山水为主。其中,点缀着挑柴的樵夫、垂钓的渔夫和徐行的山
2025-08-17 10:34:00
-
不让梦想因贫困折翼!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集中受理中,每年最高可贷2万元,在校期间财政全额贴息
复兴区教育体育局群众服务中心内,一对母子紧握崭新的贷款受理证明,笑容里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这是记者近日在采访我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发放情况时看到的情景。据悉,仅复兴区今年已受理首贷申请97笔,将助力97个学子实现梦想。据悉,我市2025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集中现场受理工作于7月15日启动,至
2025-08-14 16:48:00
-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中国日报7月26日长沙讯 7月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在长沙市望城区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宣讲革命故事,涵养红色情怀,将伟大的血脉精神代代相传。经过为期十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国的175名优秀选手讲述了224个精
2025-07-26 21:55:00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一砖一瓦皆故事 看百年老街如何焕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吉林长春有一条叫“新民大街”的主干道,这条始建于1933年、全长1445米的街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聚集区。今年长春启动了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就在不久前这条大街重新开街。一起来感受这条百年老街的开放姿态和焕新活力。一条老街能有多热闹?走进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
2025-07-24 01:07:00
-
“鸭”韵飘香引客来!黔东南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火热开场
7月18日晚,黔东南州三穗县将军广场华灯绽放,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游客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美食、文化与旅游的夏日盛宴。活动现场 黄少刚/摄三穗,因鸭而名,因鸭而兴。近年来,三穗县始终坚持把"小鸭子"做成"大产业",通过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和市场拓
2025-07-19 15:44:00
-
【非遗·东辽之美】东辽二人转:流淌在黑土地上的文化血脉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这句在东北大地流传百年的民谚,道尽了二人转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这门根植黑土三百年的民间艺术,不仅是地域民俗的鲜活注脚,更是中华民间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绽放的生动缩影。追溯东辽二人转的源流,它的基因里镌刻着东北大地的辽阔与质朴。最初的 “撂地摊
2025-07-15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