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关注广东新兴产业的发展,希望借助这里的产业链基础,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这几天,超百名外资企业代表到访广东多地,参加外资企业“广东行”活动。“下一步如何扩大在粤投资”成为不少外商关注的焦点。
此刻的岭南,偶尔仍有寒冷天气反扑,但坚定迈向又一个温暖春天的大趋势并没有任何变化。
气候之外,经济数据也在佐证另一个维度的“回暖”:1至2月,广东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9%,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多项指标还出现两位数增长。
截至2024年底,广东外商投资企业21.51万户,同比增长8.0%,占全国1/4,是名副其实的利用外资大省。
外商密集来访,外资逆势增长,广交会规模仍在扩大……面对国际环境复苏挑战加剧,广东外资领域在展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之外,更有一种面对挑战“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
拨云见“粤”,如何看待外资对广东的持续“深投”?新形势下,选择广东、投资广东的“棋局”是否有变化?

外资“增”与“扩” 背后有何“湾区引力”?
答案往往隐藏在细节里。
深挖今年前两个月外资数据逆势增长背后,有两个支撑数据增长的关键变量尤其值得关注:首先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3484家,同比增长高达16.8%;此外,广东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有7家、实际外资达15亿美元。
脚步就是态度。新设立外企往往代表产能增长、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当此外部环境依然风高浪急之时,仍有大批外企“新秀”愿意坚定选择广东,既看中广东拥有超大市场、有抵御风险的完善市场体系的确定性,更看中挑战之外,正在孕育的市场新机遇。
与此同时,外资的投资强度和深度更能说明外资对广东的“投资态度”:不只单个外资项目继续投资强度大,外资加码领域也由单纯的生产制造悄然向高端制造+研发领域迈进。早在23年前就落户广东的西门子医疗,如今已经是德国以外该公司最大的研发制造基地,今年该公司在深圳继续落子,瞄准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建设新基地;而位于广州的外企百济神州,也选择在广东持续加码创新药研发投入。
加码广东者,有“新朋”也有“故交”。而一“增”一“扩”的背后,折射的正是外资来粤发展的坚定信心。

“深投”到“长投” 外资与广东“制造”如何同频共振?
外资坚定投资广东,早有伏笔。
在去年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广东首次披露年度外资企业百强榜单。仔细梳理就会发现上榜企业有七成所属行业门类为制造业,在榜单中占据绝对优势。
制造业常常被视为需要长投资、重投入的领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短期获益。
然而在今年1至2月份的外资数据却清晰地反映:外资对广东制造业的“投资偏好”并没有改变——今年前两个月,广东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5%,较整体增速仍然保持两位增长。
外资在广东深耕制造业,自然有“十年磨一剑”企业精神和战略眼光使然,更与广东始终锚定“制造业当家”战略密不可分。
2022年底,广东就提出突出“制造业当家”,谋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广东已经清晰地认识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一面要撑起经济大省基本盘,一面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又要在多挑战和压力下实现突围——在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后,广东再次强调“制造业当家”,其中产业发展当承其重。
去年,广东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7%,以超1.5万亿元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这也进一步说明,广东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与外资投资广东的侧重点不谋而合。
增长数据的背后,更有发展趋势。2024年,广东新动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7%、10.0%。这些领域,同样是外资在广东增资扩产的重点。
这种发展重点的“同频共振”也迅速转化,撬动更多的经济成果:如今,广东外资企业以占全省企业总量不到3%的比重,贡献了全省21.4%的税收、33.7%的外贸进出口、32.4%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已成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直接投资、短期投入,到前沿技术和长期资本的引入,伴随广东经济结构变化,外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深刻改变。这既是合作模式之变,更是“投资今天的广东,就是投资未来”的生动注脚。

“引资”与“引智” 广东如何借“乘数效应”谋新篇?
在今年全国两会,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上,广东向中外媒体宣布:向全世界人才广发“英雄帖”,要吸纳“百万英才汇南粤”。
这一举措看似与经济建设并无直接联系,却有着“功夫在诗外”的发展远见。
这几年,广东在吸纳优质外资的同时,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结合日益紧密,吸纳全球优秀人才,正是“强链”“补链”的关键一招。
将问题联系起来看,将问题放在整个产业链上看。对广东而言,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如此,高水平引进外资亦然。
这几年来,广东通过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协同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大领域,打破以往单一领域限制,既凭借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赢得外资市场,让外资要素同样“链起来”,形成联动效应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1至2月外资数据发布当天,广东就宣布:接下来将创新“海外主权基金+招商引资”模式,既要推动外资直接投资,也要重视并推动海外主权基金持续加大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的股权投资。
作为由一国政府拥有并管理的长期投资资金池,主权基金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侧重关注有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从引导外资直接开展产业投资,到鼓励海外主权基金来大湾区当“伯乐”,广东在联动不同类型外资形成叠加投资效应的同时,还在不断自我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型开放,带来更多改革红利。
作为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的横琴,以“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澳琴联动发展模式撬动大批葡语国家、东南亚国家优质投资者投资横琴,将“澳门+横琴”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优势向全球输出,在高新技术、商贸服务及跨境电商等多个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当贸易保护主义和“制造业回流”的声音甚嚣尘上,广东依然以开放为舟、以创新为帆,在全球化浪潮中稳舵前行,不仅为外资提供了成长的沃土,更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沧海横流间,唯同舟共济,在风高浪急中共同奋楫不息,才能在新的浪潮来时应对变局,谋划发展新篇。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孙冰)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副局长冯科坤任上被查
今早(8月11日),广东中山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中山市财政局港口分局副局长冯科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山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来源:广东中山市纪委监委、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14:40:00
-
白洋淀上|“初相识”看引力 “常相伴”靠合力
在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内,有两家企业仅用三个月时间,与雄安从“初相识”到“常相伴”——以隐私计算与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洞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初把“家”从北京搬到雄安;去年12月第一次来访雄安的华清智言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3个月后便将10人的核心团队从南京迁至雄安。为什么来雄安?两家企业负责人给出了
2025-08-11 08:00:00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外贸逆势“突围”, 激活高原经济增长新动能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效益增进上精准发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发展韧性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即日起,本报推出“青海经济年中观察”系列报道,精准把握经济新脉动,
2025-07-26 08:35:00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新华社:AI驱动城市产业新生态——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探访记
按下按钮,咖啡机器人便扭动着两条机械臂,自如地完成磨咖啡豆、接粉取水、三段式冲煮等流程,端上一杯香气四溢的美式咖啡;站在“换装魔镜”前,隔空摆动手势就可以更换“身上”的衣服;在大屏幕上输入指令,可以让图片秒变视频……图为机器人正在制作咖啡。(皇姑区委宣传部供图)在沈阳市皇姑区,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的一
2025-07-24 17:01:00
-
“韦帕”远走,台风“列车雨”持续!新台风“范斯高”酝酿中
请注意!截至今天(22日)09:22全省共有39个暴雨预警以及8个雷雨大风黄色预警生效中今天(22日)早上你有没有被“上班雨”突袭?广州番禺、南沙暴雨红色预警大家上班路上要小心7月22日早高峰,广州继续受台风“韦帕”残余降水及季风降水影响。截至22日7时55分,南沙区南沙街和港湾街、番禺区石楼镇等地
2025-07-22 10:23:00
-
聚焦“两高四着力”加快副中心建设系列报道之一|满目生机日争新——南阳市加快高质量发展走笔
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车间内,流水线上的钢丝在工业机器人的操控下快速转变为弹簧。 张兰 摄经济运行质效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创新质量显著提升……一项项成就、一串串数字,饱含着底气、信心与希望,展示着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拼搏争先的精神风貌,见证着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全力做大经济总量,
2025-07-21 08: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