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整理国故,存亡继绝:评《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17:16:00    

清明时节,幸得《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于晗、于唯德、程龙 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书,随即就窗披览,阅文观图,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置诸案头,日日翻检,如漫游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览馆,又聆听博通之士侃侃而谈,导引讲解,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封面。 作者供图

之所以由衷喜爱,一则缘于自己长期收藏研究古代金石拓片,并由此探究传统文化,尤注重古人礼俗之用,此外兼获得书法艺术书写方法等感悟。

二则此书的选题视角、选材眼界、研究方法,恰如一把崭新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辟门径。它将现在已发现的中国古代著名碑额,可谓无一遗漏地收集囊括,逐一作研究整理,要言不烦,详述其来源、书写及刻石之法,并揭示其书法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意义重大。

三则,此书内容文字,既有学术严谨性,条理通畅而逻辑缜密,文字端庄严谨又不乏活泼轻快,书卷气息氤氲洋溢,令人读之,齿颊生香。某固见识不广,窃以为在当今文物、书法研究中,此书所写作,是难得一见的美文,堪称信雅达齐备。

研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同的学者各有其专注途径和独特方法。但时代学术风气之弊,亦显而易见,即好空泛大言,于小学、朴学等实际基础问题,疏于用功,遂使庄严学术研究,多沦为立场、口号、站队和表态。许多头顶大名衔者,汲汲奔竞,发言为文,好宏阔空谈,多不涉义理,尤无关细节,此弊病不仅于历史学术文化研究无补,又助长社会文化轻浮浅薄之气。

学术为世人所仰望,一时社会热点诸如影响并塑造中国人历史文化产生巨大作用的“横渠四句”,在当下居然被普遍轻率质疑乃至诋毁,此怪象固然与今人读古人书太少、于经义普遍生疏有关,也难免与当今学术界上述弊病投射到社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关。君不见当今自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即传授国学之人,有论述等身、言语滔滔者,四顾踌躇满志,而于自家四时祭祀、婚丧嫁娶之事,一筹莫展。此大有人在。至于被捧为时代标志乃至符号的学术大家,登筵讲之坛,居崇享厚,却连一副合格的对联、祭文、信函都写不好。此等尴尬与窘迫,焉知不是自身学问空疏,于具体问题关注研究不足之故?

在这种社会文化风气背景下,再来看《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愈发能显其价值与意义。

自“碑学”兴,研究中国古代碑刻的学术著作,不啻汗牛充栋,而对碑额的专题研究,于中国古代碑刻书法等研究专著中略有涉及,将碑额作为主题并采集整理研究,单独关注,此书为笔者所仅见。

中国古代石刻与拓片研究,多注重碑文、铭文等内容,犹如杀猪取肉,非良厨不屑于头蹄里尾。明嘉靖间印学家徐官《古今印史》载:“吴文定公云:或以碑额为无用,多不拓。或碑穹,工人艰于拓而置之。不知碑无额,如物无首,可为完物乎?”这说明,自古以来,人们普遍对碑额的注重,远不及对内文的重视。这对于中国传统石刻、碑拓以及书法研究,无疑是个缺憾和漏洞,而对于《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的作者,则是明显利好的学术空白。

前辈学者如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从实体存在的物品上,可以用“类型学”的方法,探索其形态变化过程。碑在不同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不断变化交融互渗,研究每一个时期碑的形制特点以及演变轨迹,都能解读出碑所在时代的历史文化特性信息。

立碑之事,与中国古代礼仪制度风俗密切相关,每个朝代的碑文石刻,都承载着这个时代丰富的文化信息与价值意义。立碑制度不难见于史籍,而书写镌刻,也并非纯属技术。明倪元璐偶得宋《元祐党籍碑》拓,细读考索之下,题跋感慨,“择福之道,莫大乎与君子同祸”,感叹党籍名单所录自司马光、三苏、张载等名臣大儒以下,大多寂寂无名,行状事功言语不见于官史私记,不赖此碑,胡得传其名哉!连最初有石工名安民者,不欲著名,而披览此籍,赫然见安民名在,此又得见宋代石刻制度,不可轻易不著名。最令人感慨的是,占比大多数寂寂无名官员的后人,数百年千方百计保存此碑,甚至不惜阳奉阴违,违抗朝廷毁碑的诏令,将其保存在广西岩洞里,以此为祖上及宗族荣光。由此可见,研究破解古代石刻碑文,远非获得碑文所呈现的内容以及书法艺术的价值那么简单。冰冷的石碑上,往往凝聚着当时乃至后来一个时代国人滚烫的热血和不灭的志气。

由此可见,《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显然没有拘泥于狭小的专业视角,而是将碑额放在历史文化、风俗礼制乃至世道人心的大文化背景下作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揭示的文化信息,如同倪元璐观《元祐党籍碑》拓一样,词约义丰,见识远卓而文字隽永有味。比如书中有关两汉魏晋碑额的研究,汉代社会人心坚定,笃于儒学,碑之兴起,虽形制尚未固定,所用石料粗糙,不甚磨治,而观其碑额,书风雄浑,凝重简率,一任自然。至东汉碑之形制确立,“碑碣云起”“刻石颂德,遍于郡邑,风气极盛”。可知汉代提倡孝道、追述父君美功,厚葬之风盛行,碑额书风宽博苍浑,或方拙朴茂,或圆润洒脱、豪放野逸,端庄规整与婉丽圆畅兼备而互不拘约,恰如大汉之社会风气人心。

《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碑额的论述。 作者供图

论及曹魏时代碑额,则曹操有禁碑之命,乃至声讨立碑之事;至晋而沿袭魏制,至于重申:“妄媚死者,增长虚伪,浪费资财”。此正是儒家礼教于曹魏时代碑轻视动摇乃至遭破坏可视可抚的证据。依顾炎武之言,曹操掌权秉政,两下求贤令,而其所求者,弃德重才,于是德介之士悻悻隐蔽;而才谄之徒纷纷竞进。自此四海逐渐荒疏礼仪,简慢风俗,反映在丧葬礼制以及立碑之事,正如书中所言,如果用曲线表述,明显呈下行之势。不经作者如此归纳,谁能观魏晋碑额,而知顾亭林之言?又有谁能知道从碑额的魏晋之风,可见其时重才轻德之弊?魏晋衰世,非止其福祚不永,子孙凋敝,而德隐才显之世,急功近利,才智小人得势,骄而吝,既不明势,亦不明祸,虽学邃术胜,而祸乱继踵。尤其令人痛心者,乃是读书人士君子面对天下纷乱,不得不苟活避世,要么佯装疏狂,林间醉酒;要么自坠品行,啸歌谈玄。如上种种,恰如“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士人凌夷受辱,无人敢担当,终于酿成铁血胡祸即五胡乱华数百年之惨祸,实肇端于曹操求贤令之弃德重才,随之弁髦风俗、轻视礼教,而造像勃兴,人心趋附空幻,使两汉以来所重礼教孝忠,至此进入数百年之低潮期。

《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不仅具有专业学术价值,而且是学习传承中国书法艺术者必备的文献。碑额之学,也不乏有心人专注于其所钟意者,刻苦精研,得心会神,变化出独特的一家书风,最成功者如清代伊秉绶,其所书匾额多取法于古代碑额。

礼仪风俗之事,于今日渐衰微;立碑之事于今有之,而俱无体统,多任意而为。因此,研究碑额之学,正所谓整理国故之事,堪称名山事业。若以今日社会焦点言之,辞正所“继绝学”之谓也。

窃以为学非绝者不能称伟言大,而能存而续者,非负使命之人而何!整理国故,存亡继绝,于天下国家民族文化价值意义之重大,岂可肤浅言尽其意旨也?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许石林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

  • 整理国故,存亡继绝:评《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

    清明时节,幸得《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于晗、于唯德、程龙 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书,随即就窗披览,阅文观图,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置诸案头,日日翻检,如漫游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览馆,又聆听博通之士侃侃而谈,导引讲解,美不胜收,流连忘返。《古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封面。 作者供图之所以由衷喜爱,一

    2025-07-01 17:16:00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打造高效流通良性闭环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数据正日益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资源潜力,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价值化转化。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各地也纷纷设立数据要素综合

    2025-06-04 14:53:00

  • 招商港口、招商蛇口、招商积余:将加快实施回购公司股份

    招商港口、招商蛇口、招商积余同日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将加快实施回购公司股份,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2025-04-08 01:35:00

  • A股惊现历史性暴跌!中央汇金出手救市,人民日报力挺,转机何在?

    来源:凌云清潇2025年4月7日,全球资本市场迎来史诗级震荡。A股市场开盘即上演惊心动魄一幕:沪指盘中重挫逾9%,超3000只个股封死跌停,五千余只个股跌幅超5%。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市场恐慌情绪在早盘集中爆发。经历清明假期外围市场连续重挫后,投资者对关税

    2025-04-07 22:11:00

  • “95%以上的加班都是形式主义”?表演式奋斗不要也罢

    近日,在蔚来ET9交付仪式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与蔚来品牌创始人李斌展开对话,方洪波提出:“要不要PPT,要不要加班或者开会,这实际上是个符号,95%以上的加班都是形式主义的加班。”这场科技与制造业领头人的互动,因这句直率之语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众所周知,加班是企业和各级机

    2025-04-03 1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