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骨头长进“假体”,还能永久固定?华西医院让大骨节病患者关节“重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5:09:00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何嘉琦

“腿弯了30年,终于能伸直走路了!”6月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7楼,79岁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大骨节病患者乐吉(化名)在病房里扶着助行器起身,身后还有4位患者正结伴在走廊练习步态——这群被大骨节病折磨数十年的老人,成为华西医院首批体验“精准适配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的受益者。在此前,他们行走都需要依赖拐杖,还饱受关节疼痛困扰。

6月3日,患者结伴在走廊练习步态。魏冯 摄

6月3日,骨科主任周宗科教授向四川在线记者揭开这项技术的奥秘:传统关节置换术依赖“骨水泥”固定假体,但骨水泥会随时间老化,导致假体松动,后期不得不进行“翻修”手术。

而华西团队和企业研发的新型假体,则实现从“装零件”到“种关节”的跨越。一方面运用3D打印技术,模拟人类骨结构,打印在假体表面,引导骨骼主动“爬”进假体里面,达到良好固定;另一方面借助5G技术和手术机器人来实现精准手术、远程手术,从原来骨小梁假体实现“骨粘在假体上”到“骨长入假体里”。

周宗科拿四个模型讲解起来。“你看,模型一,健康关节,软骨光滑,韧带柔韧,可以爬山、可以跑、可以跳;模型二,早期磨损,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软骨破损,活动时偶发疼痛,可通过药物缓解;模型三,软骨大量磨损,裸露的骨骼摩擦产生剧痛,最后怎么办?”

“我们现在给大骨节病患者装入‘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内衬’这三件套,实现‘行走自如不松动’。”周宗科指着模型四说,术后患者能行走、能干活,甚至还可以去爬峨眉山。

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内衬三件套。魏冯 摄

这项技术的诞生历经20年构思、3年筹备和1年临床验证,最终在2024年底实现假体定型。目前假体有8种标准化型号,2周内即可完成个性化定制,主要适用于骨质条件比较好、骨缺损不明显的患者。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多见于中国西部特定高海拔地区,发病与水土、营养、微量元素缺乏密切相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2022年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大骨节病现症患者约16.9万人。对于终末期大骨节病患者,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本次接受手术的首批5位患者均为长期依赖拐杖行走的高龄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来自若尔盖县辖曼镇等地,因关节严重变形、功能受限,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5月24日,为确保患者转诊顺利,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程护送患者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此次为5位患者进行的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均为公益行动。后续,其余77位患者也将根据其本人意愿在华西医院或若尔盖县人民医院进行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周宗科教授团队未来将把大骨节病诊疗体系(从诊断到手术、康复)推广到高原骨病防治中,守护更多人群的关节健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定边故事汇 | 缪茂军:跨越千里 书写苏陕医疗协作新篇

    来源:【定边融媒】2024年7月,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缪茂军跨越1400公里,来到定边县人民医院开启对口帮扶工作。在短暂的一年里,他积极推动神经介入、静脉溶栓急诊前置等新技术,不断优化急救流程,毫无保留地将“宝应经验”融入定边实践,为我县神经内科领域的诊疗提升作出积极贡献。定边县

    2025-07-10 09:20:00

  • 以仁心仁术守护群众健康

    【来源:晋中晚报】田亮(右)解答患者疑问 在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来自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援疆骨科大夫田亮,带着精湛的医术与满腔热忱扎根边疆,为当地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初到红旗农场援助医院,田亮便感受到当地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农场面积广阔,群众居住分散,骨科疾病尤其是骨关节病、创伤骨折等较

    2025-07-09 11:58:00

  • 牙克石市中蒙医院:更新升级医疗设备 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自2024年12月迁入新院区以来,牙克石市中蒙医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随着医疗设备的购置更新,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等各项医疗活动有序开展,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也开启了医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近日,牙克石市中蒙医院急诊科最新引进的犬科门诊脉冲冲洗系统

    2025-06-09 09:46:00

  • 让骨头长进“假体”,还能永久固定?华西医院让大骨节病患者关节“重生”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何嘉琦“腿弯了30年,终于能伸直走路了!”6月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7楼,79岁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大骨节病患者乐吉(化名)在病房里扶着助行器起身,身后还有4位患者正结伴在走廊练习步态——这群被大骨节病折磨数十年的老人,成为华西医院首批体验“精

    2025-06-04 05:09:00

  • “广东好人”崇雨田:六旬医者援疆筑健康 用行动诠释妙手仁心

    2023年10月,年过六旬的崇雨田踏上新疆喀什的土地,肩负起南疆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院长的重任。这位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奋战38年的老将,带领团队筑起一座现代化医疗堡垒,从改善基建到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党委委员、感染性疾病科党支部书记,荣

    2025-05-29 10:15:00

  • 要命啊!枇杷核卡喉9天,你猜猜气管里还能取出什么?

    吃饭时一颗枇杷核误入气管、种牙时螺丝刀头滑进气道、吞服的钙片卡在支气管……这些听起来令人心惊的场景,真实发生在患者身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日前接连接诊多例气道异物患者,凭借精湛医术成功取出异物,帮助患者脱离危险。这些案例也为公众敲响警钟,气道异物危险重重,日常进食、

    2025-05-24 0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