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技术如何“点亮”中华文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0:52:00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樊未晨

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延续文脉?如何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近年来,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各类数智化技术正加速与文化领域的融合。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上,来自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展开深入探讨。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数智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机遇,让文化以很“酷”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如今,不少文化遗产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复刻”,如故宫运用技术手段让静态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新的技术革命,尤其是数智技术,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许多新的路径,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人们在文化生活中,不仅学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更喜欢亲身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数智技术提供更多可能性。

范迪安介绍,近几年,在舞台艺术、荧屏艺术、视觉艺术,包括非遗传统、美术经典的传播中,数智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智技术不仅拓展了经典文化作品“视觉的广度”,也挖掘了“体验的深度”。范迪安以敦煌壁画举例,数智还原的洞窟和“动”起来的飞天壁画,让人们仿佛回到敦煌时代,“人们欣赏一幅古代名画,以前往往是‘远观其势’,如今却可以‘近观其妙’,感受更多细节”。

对于数智技术在舞台艺术创新上的应用与呈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也深有感触。作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开幕式的核心主创,肖向荣运用全息影像在舞台上将“千江有水千江月”具象化呈现在各国元首眼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

在他看来,数智技术加持下的屏幕、音乐、灯光等工具需要真正融合到舞台表演中;如果忽视舞台语言,很容易成为“浅表的噱头”。“AI的出现也提醒我们,要做独特的艺术家,做一个能驾驭工具讲好故事的艺术家。”肖向荣认为,不应该只让AI回答“过去的问题”,而要利用它“帮助我们向前看,去探索未来”。

当技术的“智”遇到人的“慧”

当数智技术不断渗透到文化创作领域,一些新的可能性随之而来。央视春晚上的机器人跳舞实现了“0帧起手转手绢”的高难度动作。一些机器学习也能够精准捕捉书法作品的运笔,甚至比人临摹得更像。未来,机器人会不会更加轻易地复现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表示,“机器的捕捉、模拟的过程并不难,但在硬件层面实现这些动作仍然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叶培贵认为,中国书法在技巧上很独特,“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实际运笔过程中的复杂力道难以被机器轻易捕捉。

“墨磨偏,心不端。”在叶培贵看来,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流露恰恰是书法艺术的独特性,而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在诗词创作方面,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认为,AI已经成为一个“聪明的选手”,不过,她发现AI的作品往往在“达到80分左右的水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向AI领域的朋友请教后,她了解到,这是因为AI已经把“能搜索到的东西都用完了”。

蒙曼表示,AI作诗与书法类似,缺少人的主观意识。即便为其提供更多内容,机器人依然缺乏对情感的触碰。“机器人书法写得再好,但不会‘心动’,也就无法‘入神’。”

面对新技术给文化教育带来的挑战,蒙曼认为,学生使用AI等技术快速搜索到的知识也许比教师多,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记忆、情感和人生“了悟”结合在一起,比起单纯用工具搜索到的知识更多了一些“慧”的内涵。

数智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之道

在瞬息万变的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世界语境下进行传承与传播?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信息知识充分交流的时代。”范迪安认为,首先要围绕共同主题,“文化交流总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的基础上,就是因为想了解对方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才能构成交流,引发相互关注”;其次是运用中国话语进行文化传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以独特的中国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蒙曼引用朱熹的《九曲棹歌》,提出应当秉持崇高的理想,相信人类共有的美好想象,这是文化交流和交融的重要信念;还应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保持“闲适感”,“将文化以最易被接受的方式讲出去,让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两三声’”。

肖向荣则提出“向内走、向外看”的理念。他认为,《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的成功,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泉,创作者应向内挖掘。同时,“向外看”则是要进行集大成式的创新,“对世界保持敏感,探索未来的方向”。

“人文学科通过深入研究‘他者’文化,可以增进理解和尊重,推广‘酷中国’是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偏见的关键。”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表示,西方年轻一代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开放,汉学家应跳出学术象牙塔,通过通俗书籍、影视、游戏等非传统渠道,将中国千年文明中的智慧与故事翻译给大众,消除刻板印象,并不断加强中西学术互动,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全国动画领域唯一!原力数字获批筹建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背后的“硬核突围”

    7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拟建设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名单。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力数字”)申报的“3D动漫制作工具链研发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成功入选,成为江苏省首批、国内动画领域唯一获批建设单位。这一殊荣恰逢原力数字冲刺上市的关键阶段。公司北交所IP

    2025-07-28 12:03:00

  • 铭记中国人民十四年波澜壮阔抗战史

    日前,《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幕。7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胡永恒一起走进这场意义非凡的展览,以学术视角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025-07-27 16:43:00

  •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中国日报7月26日长沙讯 7月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在长沙市望城区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宣讲革命故事,涵养红色情怀,将伟大的血脉精神代代相传。经过为期十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国的175名优秀选手讲述了224个精

    2025-07-26 21:55:00

  • 两轮车电池革命!小牛×宁德时代系新能安打造“通勤王+赛道怪兽”组合

    近日,小牛电动与宁德时代控股公司新能安达成战略合作。盘点双方共同推出革新性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以行业领先技术突破新国标电自、电摩领域性能极限。NXT Ultra/ FXT Ultra系列:• 搭载新能安雪豹锂电池(48V30Ah),首创"高电流+高密度+超低温"三位一体技术• 动力表现:70A峰值放电

    2025-07-26 00:04:00

  • 即将启动!好吃好玩好看,7月30日“香”约大同

    7月23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非遗技艺,培育非遗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将于7月30日在大同启动。本次活动以“晋享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期一个月。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大同市人民

    2025-07-25 10:34:00

  • 数智海丝启新程,携手共筑未来景

    作者:韦丰7月24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于福建泉州盛大召开。此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汇聚共同智慧、展开深度

    2025-07-25 0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