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投中信息杨晓磊:LP出资形成保守化趋势,中企未来将通过四种方式出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3: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4月16日,在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投中信息CEO杨晓磊发表了题为“雨战博弈”的主题演讲。他将当前环境比作赛车场上的雨战天气——在逆境中超越对手的机会反而更大。因此,大家需要有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的乐观精神。

这其中,乐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从2018年的19%降至如今的15%,冲击在被消化;中国上市公司平均PE倍数仅为13倍,表明中国资产仍处于价值洼地;150家上市公司、100多所高校及80多个地方政府接入DeepSeek,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潜力。

谈及当前关注到的投资机会,杨晓磊指出,产业端、消费端、科技与AI、软硬结合、医疗,大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拆分和并购,都是未来充满着想象力的题材。AI也在推动着制造业快速地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动力。

同时,他还分享了对一级市场募资端、退出端趋势的最新观察,以及对中国企业出海趋势的最新判断。在杨晓磊看来,中国企业在未来一定会主动、被动地建立海外的品牌和影响力,形成全球的影响力。

全球私募股权行业下行,LP出资形成保守化趋势

杨晓磊指出,目前一级市场的出资端正受到当前宏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养老金是最大的出资人类型,其过去对价值本身是长期积极的,所以在整个风险资产的配置是超配的。随着二级市场迅速波动使得风险市场的收益水平大幅度降低,这时候就会调整整个配置比例,所以对于一级市场的出资会出现保守的趋势。

当前,全球私募股权行业都处于下行阶段。在流动性紧缩、利率高企的情况下,风险资产很难受到资金的青睐。

就募资情况来看,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完成募集的PE、VC基金为157只,较2023年下降35.9%。募集基金规模为502.4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42.3%;2024年美国完成募集的PE、VC基金为819只,数量较2023年下降20.9%。募集基金规模为3606.7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20.2%。

尽管行业下行,但是今年以来,投资人信心正在逐步增强。通过今年在春季调研,杨晓磊指出,投资人普遍认为今年是不错的年份。当然这是4月5日之前的反应,4月5日之后到现在还没有更新。

大家认为今年不错的原因是资产价格相对较低。过去两年,中国资产价格进入新低阶段。同时行业的信心在快速地恢复,AI应用、机器人等很多赛道都到了非常热的阶段,与2023年高估值题材且又不“性感”的局面形成了显著的对比。

“投资人们会更加积极一点,不过也是审慎地积极。有两成接受调研的投资人指出,可能在高位会做一些减持、老股转让,适时地为LP做一些DPI,跟大家一起共建一些信心。”他说。

中国制造业发生质变,企业将以四种方式出海

过去几年,中国VC市场背后的驱动因素正在经历深度的重构。杨晓磊指出,主要驱动力将是竞争、积极变化的市场和正面稳定的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些都以超过以往经验的速度迭代着。

从产业视角来看,中国制造业已经发生质变。因为,这里有着足够多、足够专业、协同高效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在过去数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和薪酬比始终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美国大概不到4。同时,中国工程师的数量是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数倍。

并且,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全品类的制造业供应链,在23个门类中有20个排名第一。也正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生态优势,特斯拉、苹果愿意把供应链、产业链留在中国。

谈及企业出海的热门话题,杨晓磊认为,中国企业在未来一定会主动、被动地建立海外的品牌和影响力,形成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出海的方式可以分成四种,一是资本出海,出去控股分支机构;二是品牌并购。过去中国是海外很多大品牌厂的代工厂,现在,中国反过来把品牌方收购,收购它的品牌、渠道、消费者和影响力;

三是合资共建,以市场换技术。这相当于是,把中日合资、中德合资、中美合资在海外重新演一遍;四是海外权益的分拆以及孵化。成立本地公司做小股东,把运营和经营权交给本地公司或者是其他的全球品牌,大家联合一起开发产品,把IP留在本地。

港股复苏趋势明显,并购退出期待更多案例

谈及退出渠道问题,杨晓磊指出,当前对于IPO市场乐观的人还是少数。大家的共识是IPO是为数不多可以做IRR的退出方式,但目前这点流通性对存量14.9万亿元的库存来说,只能说它有流通性,但它难解决问题。

对于港股市场,投资人普遍认为港股有复苏的趋势。但是港股的复苏一般离不开全球资金的支持,全球资金喜欢宏大叙事。过去在政策的指导下,创投资金投资了大量的专精特新、早小硬企业,这些企业要达到“10亿美金、100亿人民币的市值”的标准,其实也并不容易。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在港股上市可能缺乏流动性,难以解决退出和收益问题。

IPO路径受阻,带来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已经成长到了一定阶段的企业依然在一级市场上融资,又反过来与早、小、硬企业竞争融资额度。

在IPO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并购被越来越多提及。政策支持确实给市场带来一些反应,但效果还待观察,至少在过去一年没有看到显著的并购案例增加。

杨晓磊认为,这里面其实也有预期管理的问题。从创投角度来看,如果以最底线的思考看,可能并购不谋求收益,而是解决流动性的不错办法。比如,国资委对央企的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要求是2025年达到35%,今年已经差不多达到了。未来5年,这个指标还要增加,增加量大概是十几万亿元到三十万亿元的规模。这个规模靠央企的自身增长其实挺难,这其中可能会有创投项目被并购退出的机会。

最后,杨晓磊以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作比,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故事教给中国人“吃苦耐劳,抗争不屈”的精神内核。他坚信,这种精神将助力中国在消费、供应链和制造业领域持续释放潜力,最终在全球博弈中占据主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半两财经 | 震撼时刻!中国万架无人机闪耀夜空

    4月28日,越南庆祝独立50周年,邀请中国团队携10518架无人机点亮胡志明市!从技术到无人机,全部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此次出海,不仅惊艳当地民众,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据悉,该团队是全国第四批“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次表演,再次突破了团队创下的10197架无人机同时升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将

    2025-04-30 17:12:00

  • 从经济“一季报”看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来源:人民日报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严重损害国际经贸秩序,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经济“一季报”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

    2025-04-30 10:33:00

  • 人形机器人抢镜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AI智能体加速“各显神通”

    《科创板日报》4月30日讯(记者 黄心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主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召开。《科创板日报》在现场看到,人工智能依然是大会的焦点。相较去年更多展示的是软件层面的AI应用,今年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在展台尤为吸睛。在新疆阿勒泰展区,一台宇树机器人化身展台导览员,

    2025-04-30 08:44:00

  • 新发布、新展场、新体验 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开启城市“新”时刻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4月29日晚,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在观音桥步行街拉开帷幕。4月29日晚,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在观音桥步行街拉开帷幕。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本次活动将持续到5月31日,通过全域品质消费资源联动、商文旅体业态多跨联动、“首发经济”与城市

    2025-04-30 01:02:00

  • 消费基金“偷着乐”!重仓股异动频频,公募预期二季度主线或有变化

    基金经理的持仓策略,越来越开始注重今日的柴米油盐,而不是被伟大的远方吊着胃口。随着基金重仓股的年度业绩、一季报业绩披露完毕,主题行情切换基本面的逻辑使得消费主题基金开始显著受益。业绩披露完毕的基金重仓股近期开始疯狂异动,且大多集中于公募重仓的新消费领域,多位基金人士预期二季度市场风格或有重大变化,可

    2025-04-30 00:02:00

  • 深化影视合作 共筑文化桥梁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29日讯(记者 陈挺)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为契机,中国与西班牙电影协会(ACCE)代表团于日前赴厦门考察,实地走访厦门人艺剧场、1905影视产业街区、厦门影视剧本中心、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等地,并与厦门和泉州多部门达成系列合作协议。据了解,ACCE与厦门

    2025-04-29 1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