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代表走下“雪龙”号。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4月8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以下简称“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
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这是我国第二次在南极实施三船分航段考察——“雪龙”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目前正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预计今年6月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表示,本次考察是在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的重要科学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入“三站越冬”时代
龙威介绍,本次考察中,考察队克服陆缘冰融化、密集浮冰等多重困难,完成了中国三个南极越冬站——中山站、长城站、秦岭站的物资和人员卸运任务。同时,考察队在南极半岛、宇航员海、普里兹湾、阿蒙森海、罗斯海等海域完成了综合调查监测和国家“五大类”科技项目,在中山站、长城站、秦岭站、昆仑站、泰山站、格罗夫山等区域完成工程与保障能力建设、陆地和沿海生态环境调查、内陆与航空调查、国际合作等任务。
开展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任务是本次考察的一大重点。考察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副领队胡红桥介绍,2024年11月,34名考察队员乘飞机先期抵达秦岭站,开展建设现场前期准备工作。12月,另外61名队员和5960吨建设、保障物资乘坐“雪龙2”号、“永盛”轮,穿越西风带和罗斯海密集浮冰区到达秦岭站,在15天内完成了物资卸运,为秦岭站建设赢得了有利的时间窗口。
秦岭站的现场施工与物资卸运同步进行,全体队员始终坚守绿色施工理念,克服极昼、狂风、大雪、强紫外辐射等极端自然环境挑战,经过连续65天、每天14小时以上的艰苦奋战,实现了南极度夏期间的既定建设目标。度夏期间,秦岭站完成包括新能源系统、通信系统、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配套设备设施安装,已具备开展越冬考察的保障能力。目前,共有43名队员在秦岭站开展首次越冬考察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进入“三站越冬”时代。
“在今年3月至11月的越冬任务期间,秦岭站将继续推进主体建筑内部工程、管线系统安装,开展全站系统联调联试、功能模块集成等收尾工作,边施工、边调试、边运行,逐步实现安全有序运行。”胡红桥说。同时,考察队在我国南极考察站首次应用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新能源利用率超过60%。
首次开展多项科学考察
在开展调查监测与科学研究方面,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王金辉介绍,考察队通过航空调查,填补了我国中山冰雪机场至恩德比地、格罗夫山、查尔斯王子山和伊丽莎白公主地沿线冰盖区的基础数据空白。考察队在恩德比地和阿曼达湾首次获取了一整年的企鹅栖息地观测数据,为研究企鹅习性和栖息地年际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并在哈康七世海首次观测到南瓶鼻鲸。
考察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麒麟冰下湖科学钻探选址。其中,首次在南极内陆区域开展主动源地震勘探,填补了我国在南极高精度地震探测领域的空白,探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开展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空地联合实验,为极地冰盖消融、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发育演化及海平面变化等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首次在阿蒙森海进行长柱状活塞重力取样,获得8.67米沉积物岩芯,可用于揭示阿蒙森海古海洋与古环境演化。
考察队进一步优化冰下潜标结构设计,回收与布放效率显著提升,创下中国极地考察潜标观测时间最长纪录,获得了长达1407天的完整观测数据。“通过技术方法创新和规模化应用自主研发装备,我们的海陆空立体观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调查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王金辉说。
目前,“雪龙2”号还在罗斯海区域执行秋季航次考察任务。王金辉告诉记者,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此类任务,将为认识罗斯海秋季弱光—黑暗季节中海—冰—气相互作用、生态系统过程、生物种群生存策略以及碳埋藏等方面提供科学数据。
在本次考察中,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样“多点开花”。考察队组织多国实施罗斯海联合航次考察,继续实施多国参与的国际南极“环行动计划”和中俄钻探项目,同时也参与了金砖国家合作的环南极考察。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本报记者 杨舒)
相关文章
-
退税1300多亿、挽损5710亿……数说减税降费“十四五”成绩单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十四五”以来 国家财力基础进一步壮大“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155万亿元,占
2025-07-28 12:35:00
-
希腊反以抗议频发 以色列男子在雅典被咬掉耳朵
一名以色列游客自称于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希腊雅典的一处海滩上遭遇袭击。一名男子在高喊与“解放巴勒斯坦”有关的口号后,咬掉了该名游客的部分耳朵。以色列外交部在声明中对此事做出回应,称对这起事件“零容忍”。这名游客名叫斯塔夫·本·舒尚,他在希腊一家医院接受以色列第12频道采访时称,他与妻子在雅典里维埃拉
2025-07-27 23:36:00
-
铭记中国人民十四年波澜壮阔抗战史
日前,《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幕。7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胡永恒一起走进这场意义非凡的展览,以学术视角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025-07-27 16:43:00
-
即将启动!好吃好玩好看,7月30日“香”约大同
7月23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非遗技艺,培育非遗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将于7月30日在大同启动。本次活动以“晋享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期一个月。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大同市人民
2025-07-25 10:34:00
-
数智海丝启新程,携手共筑未来景
作者:韦丰7月24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于福建泉州盛大召开。此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汇聚共同智慧、展开深度
2025-07-25 07:21:00
-
世联赛总决赛今日开打!中国女排力争继续成长
当地时间7月23日,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将在波兰的罗兹开打。在北京时间24日凌晨的一场8强战里,中国队将对阵东道主波兰队。中国女排队员(图自视觉中国)根据中国女排此前公布的参赛名单,此次总决赛的阵容和参加分站赛最后一站美国阿灵顿站时完全一致。可见,教练组对这支在阿灵顿取得全胜战绩的队伍非常有
2025-07-23 1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