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突发讣告!他因病逝世!曾在上海工作,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40:00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郭爱克院士治丧工作小组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5岁。

新中国第一位留德博士

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

公开信息显示,郭爱克1940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表平和,内心坚强。”这是郭爱克在总结八十多年的人生时,对自己作出的八字评价。

1960年夏天,高中毕业后,由国家选派,郭爱克进入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回到祖国。1979年再获德国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65年开始,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至2020年历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副所长。

2020年至2025年受聘上海大学脑-智科学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认知与智能科学院士工作站。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爱克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在学习记忆、注意抉择及神经计算与控制等脑认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引领了在“基因-脑-行为”框架下系统解析智力本质的研究,推动了空间亚磁环境影响脑认知功能的探索,促进了我国神经行为学、集群仿生学和微观神经联结组等多项智能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

郭爱克是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国家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布局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

郭爱克曾获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亚太神经网络协会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讣告称,郭爱克治学严谨,始终坚持求真唯实、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为中国神经科学和空间亚磁等领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多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促进了我国脑认知和仿生智能等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待人宽厚,豁达谦逊,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和青年人才,关注社会民生,热心公益,深受国内外同行敬重和爱戴。

天才大脑

或可借助人工智能复制

在2017年的一场“探索者”创新大会上,郭爱克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类大脑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人脑不可复制,这是生命和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郭爱克认同达尔文所说的“演化和选择创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同时相信“大脑的可塑性与自然的演化和选择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适用于所有生命和智能系统的各个层次”。

郭爱克还表示,有很多具有天才特征大脑的内在运动机制,也许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来复制。比如某些人在绘画、音乐等方面特别具有天赋,这些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如果能够集成这种天才特征的大脑,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完美的大脑,这种可能性值得探讨。

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2025年迄今,包括郭爱克在内,已有11位院士离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85岁;逝世院士来自医疗、农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来源:新闻坊

相关文章

  • 喜报!广州市这些优秀退役军人获得国家、省劳动模范称号

    南都讯 记者杨伽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先后在北京、广州举行,广州市2名优秀退役军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名优秀退役军人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广州市2名优秀退役军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月28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

    2025-04-30 17:50:00

  • 大连普兰店区纪委监委公开征集教育领域、涉农领域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普兰店区纪委监委现向社会各界征集我区教育领域关于师德师风、择校分班、学生膳食、校园管理等问题和涉农领域关于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等问题的意见建议。区纪委监委将对收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督促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问

    2025-04-28 11:22:00

  • “五一”遛娃新地标!解锁江西省科技馆超全科普玩法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付丽玲报道:当劳动节遇上科学狂欢盛宴,会碰撞出怎样的奇妙火花?随着劳动节假期来临,江西省科技馆将于5月1日至5日推出“五一”系列活动,让大家在参与科技馆特别推出的劳动节主题课程的同时,体验紧张刺激的“智”箭高手挑战赛。该馆特别推出的特效影院7部科普大片与天文公开课

    2025-04-27 20:49:00

  •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2025年上海车展上,聚光灯重归“技术创新”。在智能化技术不断涌现的另一边,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包括超快充、换电两种主要补能路径,同样成为技术创新的关注焦点,且涉及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领域。在超充补能路线上,华为再度出手,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

    2025-04-27 18:59:00

  • 上海: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加快授权

    4月22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关情况。上海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通过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加快专利授权。(中国汽车报)

    2025-04-24 10:42:00

  • 聚焦高端芯片等关键技术 最高法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53万件(其中一审47.99万件),审结54万余件(其中一审49.41万件),结案数、审限内结案率平稳上升

    2025-04-21 1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