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
在生前居住房屋中去世
这所房屋算“凶宅”吗?
房屋交易中
卖方未告知屋内曾发生老人病故的事实
是否构成欺诈?
近日
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法院
审理了一件
因卖方未告知屋内曾有
老人病逝而产生的
房屋买卖纠纷
基本案情
2024年9月
杨女士(买方)与梅先生(卖方)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同年10月
双方完成房屋过户登记
房屋交付杨女士使用
没过多久
杨女士从邻居处得知
梅先生年迈的父亲因病
在案涉房屋中去世后
认为不太吉利
便找梅先生沟通退房事宜

图为本案房屋买卖合同。
杨女士称其购房之前
反复询问梅先生的房屋是否“干净”
梅先生一直向杨女士承诺房屋
是“干净”的
梅先生虚假陈述
使杨女士认识错误
并与之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梅先生的行为构成欺诈
故诉至
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法院
请求撤销合同、返还购房款
法院审理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
房屋内发生自然死亡事件的性质认定
及卖方告知义务的边界
主要有三点内容需厘清↓↓↓
“凶宅”的认定标准
“凶宅”并非法定概念,司法实践中通常指发生过自杀、他杀、意外致死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此类事件因突发性、非自然性易引发心理忌讳,显著影响房屋价值和使用意愿。自然死亡(如寿终正寝、因病去世)系生命自然规律,相关房屋一般不认定为“凶宅”。
卖方的信息披露义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卖方对可能影响交易决策和房屋价值的重大信息负有告知义务。对于构成“凶宅”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属重大瑕疵,卖方有主动披露义务,恶意隐瞒可构成欺诈。对于自然死亡事件,若合同无明确约定,则卖方无强制告知义务,买方事后以此主张欺诈通常不能成立。
欺诈的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负有告知义务的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欺诈。”
本案中,房屋内发生的是自然死亡,非需披露的重大瑕疵事实,卖方未告知不构成隐瞒“真实情况”,亦未导致买方在房屋性质上产生错误认识,故不成立欺诈。
经法院依法审理认为
涉案《房屋买卖合同》
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内容合法有效
杨女士询问房屋“是否干净”
通常指向是否发生过
非正常死亡等恶性事件
(即俗称“凶宅”)
梅先生父亲终年74岁
在屋内因病去世
属自然死亡范畴,符合生命规律
为社会普遍接受
不构成“非正常死亡”或“凶宅”
双方合同亦未就此设定特别义务
梅先生未告知该事实,不构成欺诈
杨女士主张撤销合同及返还购房款
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遂判决驳回杨女士诉讼请求

图为庭审照片。
杨女士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
杨女士的上诉请求不成立
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现已生效
法官提醒
承办法官认为
房屋出卖人负有
向买方如实告知影响交易意愿
及价格之重大信息的诚信义务
房屋出卖人应当
如实告知影响交易的重要信息
对于买方明确询问房屋
是否涉及社会普遍忌讳的
“非正常死亡”事件时
不得以信息“无关紧要”
或“属个人隐私”为由
刻意回避或虚假陈述
法律及社会普遍观念
对“凶宅”的认定
有其特定边界
通常指发生自杀、凶杀等
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
老人于屋内因病自然死亡
系生命自然终结之常态
为社会常理所接纳
不符合“凶宅”的实质构成要件
当然
买方在交易过程中
也需秉持合理审慎态度
对房屋背景进行必要了解
并清晰界定其关注信息的核心范畴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相关文章
-
国门普法小课堂 | 老人正常死亡,生前居住的房屋算“凶宅”吗?法院判了!
74岁老人在生前居住房屋中去世这所房屋算“凶宅”吗?房屋交易中卖方未告知屋内曾发生老人病故的事实是否构成欺诈?近日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因卖方未告知屋内曾有老人病逝而产生的房屋买卖纠纷基本案情2024年9月杨女士(买方)与梅先生(卖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同年10月双方完成房屋过户登记房屋交
2025-08-13 08:18:00
-
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回儿童手表,大同最新回应,多个细节披露→
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网友普遍质疑,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必要!”“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针对网友关心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
2025-07-14 20:00:00
-
假日酒店在华五十载温情相伴,携手代言人叶童点亮每个人的新旅程
2025年6月12日,上海 — 洲际酒店集团旗下假日酒店迎来进入大中华区五十周年。作为洲际酒店集团首个进入大中华区的品牌,自1975年香港金域假日酒店开业以来,假日酒店始终致力于用微笑为宾客打造真诚、用心的温暖旅途。2025年,品牌迎来全面焕新,秉承“点亮每个人的假日”的品牌主张,持续以真诚微笑与真
2025-06-12 22:05:00
-
“去哪儿网”平台“默认勾选”遭质疑 消费者莫名多花“冤枉钱”
近日,市民胡女士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她在“去哪儿网”平台上购买机票时,遭遇捆绑式消费。“平台的‘吃相’,真是太难看了!”两次购票两次“踩雷”今年5月21日,胡女士在“去哪儿”平台上购买了两张从成都飞北京的机票。按照官网的价格,一张机票(含基建燃油)为709元,两张机票就是1410元。胡女士付款后才
2025-06-12 20:06:00
-
新政后首个“520”,郑州迎来结婚潮
顶端新闻记者 李刘洋/文 丁博洋/视频“520”因谐音“我爱你”,向来是情侣们青睐的结婚登记日,而当5月10日起施行的“领证无需户口本+全国通办”婚姻登记新政遇上“520”,郑州迎来领证热潮。据郑州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18时,郑州市结婚登记量达2374对,其中金水区最多,达303对。
2025-05-21 15:07:00
-
消费舆警指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回应被指缺乏诚意,盒马何以保住口碑?
编者按: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企业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近年来,随着消费品牌与公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的绑定程度不断加深,每一次消费产品舆情的出现、演变和定调,既考验其品牌长期建设和应急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其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中的特征。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新闻部长期关注消费
2025-05-20 0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