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春的接力——青年工匠逐梦中国式现代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1:35:00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

在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技术超群的青年工匠。

“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报聚焦5位“90后”青年工匠。他们勤于钻研、勇于拼搏,用精湛的技能去实现职业梦想,用独到的匠心去逐梦中国式现代化。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他们的青春,动力十足、闪闪发亮。

美发技能大师聂凤:

把美发世界标准“编”进课堂

▲聂凤正在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记者 李雨恒 摄

“角度决定方向,温度塑造弧度,每一个细节都是美的密码。”4月22日,设在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聂凤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卷发器的温热气息萦绕在发模的发丝间。年轻的“大师”聂凤右手稳握卷发器,左手轻挑起一绺发片,同时叮嘱着学生:“卷发器竖着卷,头发的卷度会更明显;斜持45度,头发的方向感更强,水平轻推则会让发丝绽放蓬松的诗意……”

学生李乐乐盯着眼前逐渐成型的女士盘发,眼里满是钦佩:“没有聂老师不会的编发造型!”

“大师”聂凤,今年32岁。2015年,她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夺魁,成为中国首位美发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载誉而归,聂凤回到母校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比赛时我发现,国外选手对细节的苛求远超想象——他们会为头模擦去脸上的每一滴水珠,用电子秤精确到克调配染膏,规范摆放每一种工具,清理回收各类垃圾,这些‘无关技术’的素养,恰恰是我们的短板。”聂凤回忆,一次带学生实训时,发现有人用完剪刀随手丢在台边,头模“脸”上沾了水也不去擦拭,“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正是职业素养的‘试金石’。”

她意识到,技能比拼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行业标准的敬畏。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是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16年,国家级“聂凤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2017年,按照人社部要求,聂凤牵头,邀请“国家队”专家一起编撰关于美发行业规范的教材。

那段时间,工作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聂凤翻着比赛时的笔记,把世赛标准拆解成一个个“小动作”。

“以前我们只教学生‘怎么剪’,现在要教会他们‘怎么尊重’——尊重顾客的感受,尊重工具的使命。”聂凤提炼出“四穿三防”口诀:“四穿”是穿围裙、手套、口罩、眼罩,“三防”是顾客防护备毛巾、围布、披肩。就连染膏调配后的包装清洁、垃圾分类回收,都被写进了操作规范。

历时一年,《美发师职业素养及健康安全规范》编撰完成,并在2021年出版。随后,学校首次开设美发师职业素养及健康安全规范课程,成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首门课程。

目前,这是国内唯一一本与美发师职业素养相关的教材,已在全国十多个中职院校推广。

从教10年,聂凤把世赛标准和技术手法融入课堂中,编写美发教材6本,培养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余个,世界级奖项10个。业内人士评价:她教会学生的,从来不只是卷发器的角度、剪刀的力度,更是对职业的敬畏、对传统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执着。

焊接高级技师袁玉:

“是焊接点亮了我的人生”

▲袁玉正在检查焊缝。通讯员 熊均 摄

“先选好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焊接过渡层和覆层时,电流要适当减小,速度适当加快。”4月26日上午9点半,位于九龙坡区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身着深蓝色工服、戴着面罩和手套的袁玉,熟稔地拿起碳钢材料板量了又量,然后手持焊钳和焊条,做焊接示范。

袁玉的动作老练、自信,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年轻的“95后”。仅用三年时间,袁玉从一名电焊学徒工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我在技校学习的是汽车维修专业,偶然接触到电焊,看到弧光很漂亮,便决定学习电焊。”袁玉说,从“门外汉”到高级技师,没有捷径。2016年,由于所在的技校没有电焊专业,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练习焊接技术。

那时,几乎每天练习近10个小时,先后用掉4万多根焊条。有时眼睛被电弧光打到,晚上觉都睡不着,夏天练习后全身湿透。特别是毕业进入重庆安装集团无损检测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学徒工后,他想上进的心也愈发强烈。

“焊工就像‘绣花’,材质选对,焊缝的强度可以比母材还强。”因为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总是自加压力,别人干一个小时,他就干两个小时,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在噪声、焊花与高温的多重“烤验”下,他坚持认真焊接每一条焊缝。遇到超厚、超薄、特殊材质的焊接,他还要做笔记,记录各种参数和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股钻研劲儿,袁玉先后取得了镍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11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成为全公司最年轻的可以从事化工、军工、航天等多种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焊接工作的技术工人。

2019年10月,在“巴渝工匠”杯第六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上,袁玉斩获焊接项目职工组一等奖,被评定为焊接高级技师。作为焊接工艺指导师,这些年袁玉已培训焊工近5000名,受训学员实作考试通过率达99.8%。

“是焊接点亮了我的人生!”袁玉说,他会不断提升技术理论知识水平,继续影响更多年轻工人,让他们少走弯路,也希望自己能够为行业发展做点贡献,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电力工程项目经理徐颖雪:

第一次感受到“特高压挑战”

▲徐颖雪在看电力施工图。(受访者供图)

4月24日,晨光初绽,铜梁区少云镇的群山环抱间,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巴岳站的主控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站内,高压电抗器与主变压器如钢铁巨擘般矗立,塔架间缠绕的导线在风中发出低沉嗡鸣,来自四川的电力正如同血液般通过导线流入重庆……

巴岳站是重庆地区第一个特高压变电站,对保障我市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建成,与一支年轻的技术团队密切相关。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颖雪是其中的一员。

2023年,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项目之一,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巴岳站开工建设,徐颖雪以项目技术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加入其中。这是她参与的规模等级最高的电力工程项目。

巴岳站占地面积17.57公顷,相当于24个足球场,建设规模大,质量要求严格。就拿场平阶段的回填土来说,方案要求要分片分层碾压,回填颗粒直径不大于300毫米,每层至少碾压8遍。

如此严格的质量要求,却要在126天内完成。回想起当时场景,徐颖雪说:“这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什么是国家级的高标准严要求,什么是‘特高压挑战’。”

现场施工管理可谓达到了极致: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若有差池,监理甚至会当场要求施工人员把回填土挖开,重新处理、回填,完全不考虑是否影响工期。

场平任务仅仅只是开始,700多天的特高压变电站建设工程期间,徐颖雪团队共12人,不仅要管理数千人的施工队伍,还要时刻面对近20位监理的审查考核,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开工后每天的总结会上,监理们都会针对我们的施工状态提出20至30条整改要求,整改时间往往又精准到天,我们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否则就会面临停工。”那段时间,为了按时完成整改目标,徐颖雪和团队成员们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上,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随着项目的推进,团队还克服了特高压环水保管理零经验,突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多项施工技术难题,有效推进变电站建设进度。2024年底,巴岳站顺利竣工投运。

“电力工程建设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不管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梦想。”对自己首次参与国家项目的经验做法,徐颖雪如是“总结”。

大数据部负责人刘航:

掀起传统工厂的“代码革命”

▲刘航在车间检查大数据系统。记者 王亚同 摄

百米长的生产线仅有几位工人,智能叉车机器人自动搬运物料,智能仪表在线检测水、电、压缩空气等能源消耗;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算法成为新生产工具……这是4月24日记者在重庆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

短短5年,从传统电缆厂到中国电缆行业首家5G全连接工厂,发生在三峡电缆公司的这场“代码革命”,展现了企业聚力数字化转型的魄力,更与一位“90后”密切相关。他,就是重庆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部负责人刘航。

刘航出生于1994年,2017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三峡电缆公司时,是一名生产调度管理员。当时,车间数据采集滞后、统计误差频发等痛点,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切肤之痛。

“2019年,我们接到了一笔价值5000万元的订单,客户要求在20天内生产并送出。但因为项目大,我们光报价就用了2天,5天后还在复核数据,处理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了客户信任。”三峡电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于是,厂里痛定思痛决定推进数字化升级。

一家“老牌”传统制造企业,怎样数字化升级?“看着老师傅们翻着成堆的纸质表格,我向公司建议以‘代码改变现状’。”受命组建企业大数据部门的刘航,带领团队攻克车间设备联网难、生产排程复杂、质量追溯难等一道道难关,掀起了工厂里的“代码革命”。

3个月后,他和团队交出“销售订单转生产订单系统”,将过去繁琐的手工操作升级为流程自动化。目前,这一程序已迭代60多次版本,原本需要1小时的手工操作,现在只需1分钟就能完成。

数字化升级,进无止境。2023年,刘航牵头建设厂里投入3000万元的5G全连接工厂项目。作为科技攻关青年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他带领跨部门专班完成325个技术方案论证,经过一年奋战,团队成功开发5G专网建设、设备数据采集、AGV智能叉车、MES、PLM等核心系统,最终成功落地。作为中国电缆行业首家5G全连接工厂,该项目被纳入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

数字化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广。三峡电缆公司先后成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来福士广场、重庆东站、温州市域铁路S1线等多个大型工程项目的特种电缆核心供应商。“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既有一份骄傲与自豪,更深感前路漫漫、责任重大。”刘航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我们一定会更努力。”

数字开发产品经理蔡毅:

在数字重庆建设中找到人生舞台

▲蔡毅正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渝快政”基层智治平台,基层干部可通过“主动服务群众功能”精准派发服务任务。这项功能大大减轻了社区网格员工作负担,又提高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一经发布即受到全市20余万社区网格员好评。

鲜为人知的是,这其实是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分公司产品经理蔡毅及其团队的数字开发成果。两年间,蔡毅及其团队陆续承接了1100余条开发需求,实现了基层智治平台从1.0版本到7.0版本的迭代升级。

“家乡重庆的数字建设,让我找到了发挥技能的舞台。”蔡毅今年29岁,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后来,他回到重庆,加入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

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干部赋能是数字重庆建设的一个方向。蔡毅说,基层智治平台开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处理好统建平台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此,蔡毅及其团队跟随市基层智治专班进行了大量调研,先后走访了200多个镇街,占全市镇街的1/5,总结出“共性业务框架搭建+个性化需求配置”的设计思路,将更多可配置的功能给到镇街,满足镇街个性化管理需求。

一次调研中,了解到社区网格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辖区内未能及时办理老年公交卡年审的老年人提供年审服务,蔡毅及其团队在市基层智治专班指导下,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平台资源,整合“一标三实”“老年公交卡年审信息”“儿童疫苗接种信息”等一大批数据回流基层,同时把算法工具交给基层。这让基层可以根据自身关注的业务自定义服务对象,并向网格员派发主动服务群众任务,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上门问需”。

“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助力基层干部更加精准高效地为老百姓服务,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肯定。”蔡毅表示,这些成果的取得,来源于数字重庆建设的高位推进。他期待,未来能够更加深度地参与其中,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杨铌紫 何春阳 卞立成 王亚同 实习生 雷晨阳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青春的接力——青年工匠逐梦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在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技术超群的青年工匠。“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报聚焦5位“90后”青年工匠。他们勤于钻研、勇于拼搏,用精湛的技能去实现职业梦想,用独到的匠心去逐梦中国式现代化。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他们的青春,动力十足、闪闪发亮。美发技能大师

    2025-05-02 11:35:00

  • 袁家军胡衡华检查节日安全并看望坚守一线劳动者

    ▲ 5月1日上午,在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园项目工地,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看望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袁家军胡衡华检查节日安全并看望坚守一线劳动者压实责任 强化落实确保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节正值“五一”假期,5月1日上午,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深入基层,检查旅游景区管理、道路运输

    2025-05-01 17:05:00

  • 乌方公布美乌矿产协议详情,共同创建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

    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依据乌方5月1日公布的协议内容,美乌共同创建乌克

    2025-05-01 08:01:00

  • 半两财经 | 震撼时刻!中国万架无人机闪耀夜空

    4月28日,越南庆祝独立50周年,邀请中国团队携10518架无人机点亮胡志明市!从技术到无人机,全部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此次出海,不仅惊艳当地民众,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据悉,该团队是全国第四批“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次表演,再次突破了团队创下的10197架无人机同时升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将

    2025-04-30 17:12:00

  • 助力企业股权融资超10亿元!济南“海右路演”平台运行两周年

    “海右路演”是济南市委金融办主办,济南市金融运行监测中心、济南基金业协会、齐鲁科技金融大厦联合承办的专业化投融资路演平台。2023年4月,在首届济南科创金融论坛上,济南市政府启动了“海右路演”。历经两年实践探索,实现了从机制搭建到效能释放的跨越。截至目前,“海右路演”累计举办30场活动,持续深化“投

    2025-04-30 12:13:00

  • 新发布、新展场、新体验 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开启城市“新”时刻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4月29日晚,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在观音桥步行街拉开帷幕。4月29日晚,2025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在观音桥步行街拉开帷幕。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本次活动将持续到5月31日,通过全域品质消费资源联动、商文旅体业态多跨联动、“首发经济”与城市

    2025-04-30 0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