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信阳市浉河区:山水茶韵间的诗意走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1:51:00    

浉河区,豫南明珠镶嵌于大别山北麓,是信阳市主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更是“中国十大最美茶乡”之一。这里坐拥信阳毛尖60%的核心产区,南湾湖万顷碧波滋养着30万亩生态茶园。全长44.6公里的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宛如一条翡翠丝带,蜿蜒在南湾湖畔的青山绿水间,串联起浉河的茶山与村落。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6月,历时两年建设的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正式通车。这条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功能的景观廊道,起点位于董家河镇睡仙桥村,经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与省道S213相接,是省、市、区重点项目,总投资5.7亿元。茶源绿道内环线紧贴南湾湖水域打造亲水慢行系统,中环线串联茶山、村落等文化节点,外环线构建快速通达的城市连接线,让“快进慢游深体验”成为现实,“茶都水韵”的独特魅力得以生动体现。

浉河区是中国名茶“信阳毛尖”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千亩茶园随山势起伏。春茶吐翠时,茶山氤氲如黛,南湾湖碧波万顷,倒映云影,水色与茶色交融成诗,勾勒出“半城山水半城茶”的意境。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茶源绿道贯穿信阳毛尖70%的主产区,覆盖核心产区“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山头。通过打造“茶产业”环线,茶源绿道将何家寨露营基地、红色四望山、南湾湖、鸡公山、出山店水库等茶山、茶园、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构建起文旅产业的核心吸引力,带动沿线70%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茶农户年均收入达15万元,“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在浉河区成为现实。

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持续推动茶旅融合,变种茶卖茶为观茶品茶,创新茶旅业态,拓展产业链条,推动“茶旅+康养、茶旅+山水、茶旅+农业、茶旅+红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增茶坊、茶庄园、茶公园、茶博物馆、茶主题民宿等茶旅新业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良好局面。2024年5月,浉河区申报的“醉美茶乡 约你相见”线路入选“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茶源绿道成为浉河的金名片,极大提升了茶乡的美誉度,助推浉河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茶源绿道以茶为媒,让万顷茶海间跃动的不仅是嫩芽抽新的生机,更催生出了茶庄园研学、茶山星空民宿等文旅新业态,将茶产业链条延伸成一条串起山水人文的“金丝线”。

在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茶源绿道主线上的L2、L3两条环南湾湖旅游公交线路,将睡仙桥、孔雀岛露营基地、楼畈田园综合体、黑龙潭、白龙潭、嘉木饮生态茶坊、文新茶村、何家寨露营基地等景点串联起来;支线打通了“八大山头九道湾”旅游连接线,是集游山玩水、品茗、慢游田园、休闲康养线路于一体的主题旅游线路。游客行进在茶源绿道上,即可感受移步换景的诗意风光。路旁依山势借湖景,精心打造了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栈道、景点、驿站和露营基地,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乡美景。其中露营基地作为新兴业态,正在成为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游客可以在茶园中漫步、采茶、制茶,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在茶园露营,感受星空下的茶香,享受宁静的乡村时光。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区以茶名,民以茶富,产以茶兴。”浉河区依托生态茶园打造的茶源绿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走廊”。

蜿蜒40多公里的茶源绿道串联起“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山头,将传统茶产业延伸为“种植+加工+文旅”的立体产业链。沿线通过环境整治、景观提升,规划打造了11个示范引领村、229个生态宜居村,形成总面积557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沿线新增茶庄园11个、露营基地5处、农家特色餐饮70家,开辟旅游研学线路5条,形成“半小时美好生活圈”。茶源绿道串联旅游资源、促进城乡统筹、服务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民宿餐饮、电商直播,形成“春采茶、夏避暑、秋研学、冬养生”的全季旅游业态,沿线70%的群众从中增收致富,浉河茶山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华丽蝶变,书写了“修一条公路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以路兴旅、以旅带茶、以茶促产”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这条“茶韵之路”正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科技为引擎,让浉河的绿水青山真正化作富民强区的“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信阳浉河区交通运输局 曹紫荆)

相关文章

  • 云南红河:乡村“家长夜校”点亮边疆文明之光

    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甲寅镇龙美村委会金竹林村民小组围绕禁毒教育举办了一场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红河县委文明办工作人员、村干部、民警和志愿者以文艺表演、现场讲座、提问互动等方式一同为当地村民普及禁毒知识、健康家庭教育理念等内容。这是红河州开展“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的缩影。据

    2025-07-26 10:42:00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新华社:AI驱动城市产业新生态——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探访记

    按下按钮,咖啡机器人便扭动着两条机械臂,自如地完成磨咖啡豆、接粉取水、三段式冲煮等流程,端上一杯香气四溢的美式咖啡;站在“换装魔镜”前,隔空摆动手势就可以更换“身上”的衣服;在大屏幕上输入指令,可以让图片秒变视频……图为机器人正在制作咖啡。(皇姑区委宣传部供图)在沈阳市皇姑区,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园的一

    2025-07-24 17:01:00

  • 天津出台举措加快发展首发经济

    人民日报海外版天津7月15日电(记者李家鼎)天津市商务局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天津市推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条具体举措,围绕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聚力打造国际国内品牌集聚地和培育地,着力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新局面,焕发津门百年商埠新气象。该措施围绕构建首发经济

    2025-07-16 11:32:00

  • 科技的风吹拂草原荒漠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唐瑜深耕稀土领域30年,一直从事稀土功能配合物及其材料研究。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与中国稀土公司合作,依托“稀土冶炼高盐废水处理”项目,创新性地将稀土配位化学基础理论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成功应用于废水处理工艺,降低企业废水处理成本,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早在2019年

    2025-07-15 09:33:00

  • 16天“喝”下128个大明湖!探秘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命输液”

    7月13日8时,随着黄河口一号闸取水工程闸门缓缓关闭,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结束。黄河水注入湿地“肌体”,这场持续18年的“生命输液”,让黄河三角洲悄然发生巨变。16天“喝”下约128个大明湖黄河三角洲湿地通过两条流路“双线输血”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清水沟流路的封

    2025-07-14 17:51:00

  • 屯留区渔泽镇“小艾草”铺就致富路

    艾草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祛湿散寒、温经止血等功效,种植方式简单,且具备“当年种、当年收、一年种、多年收”的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围绕资源优势,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渔泽镇岗上村积极发展艾草经济,从种植到加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艾草产业日益壮大,正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走进

    2025-07-09 1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