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湘西大山里的“顶流”,叔侄二人把手艺活拍成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3:16:00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从古丈西站出发,辗转深入大山。道旁青山耸峙,白云悠悠,田舍俨然,40分钟后,拐过几道坡梁,进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断龙山镇梅塔村,隐隐看到木房子的一角。

“到了!”当地向导一指,半分钟后,汽车停在“山白”的创作基地前。

门扉半掩,犬吠几声。穿院而过,推开木门,记者见到一脸胡茬、满是倦意的向清标坐在炉火旁。一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放在身边,已经翻折了角。

眼前这个有些不修边幅的90后青年,就是短视频平台“山白”账号的主创者向清标。前些年,他回到村里,组建起短视频团队。2023年3月发布第一个文化类视频,目前关注者超过1600万,热度最高的一个视频,点赞数超过千万人次。

“这几天守窑火没休息好,上午又去龙山县拜访了几个手艺人,这会儿还没清醒呢。”向清标的妻子龙玲玲邀请记者坐下,转身就朝隔壁抱厦工坊里忙活的后生招呼——那是向清标的侄子、“山白”里出镜的00后青年向宏俊。

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

受访者供图

返乡

2008年,高中毕业的向清标第一次真正走出武陵山脉,去往湖南株洲学习汽修专业,5年后,入职上海的一家汽车销售企业做售后。

工作不算忙碌,爱“折腾”的向清标闲不住。他用攒下来的工资,“淘”来一台微单相机,尝试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一一记录。没有人教,就自己一点点摸索。凭着一股子热爱,他愣是从对摄影一窍不通,到把相机用到得心应手。

工作5年,大城市的快节奏,还是令这个有些口讷的湘西小伙不大适应,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萦绕于他的脑海。“回乡吧!”2018年,向清标拿定主意,农村的天地如此广阔,总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回乡头半年,向清标就在村里的田舍间闲处,并寻找创业方向。

彼时,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落实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部署,选派干部在古丈县任职。出于把古丈县的优质农产品更好销售出去的想法,驻点干部指导动员留在古丈的一批年轻人,建设线上“微商城”。

“因为需要把农产品拍好照片放到网上,‘微商城’缺一个会摄影的人,身边的朋友第一时间想到了向清标。”当时已在“微商城”从事办公室相关工作的龙玲玲回忆。就这样,向清标找到了返乡后的第一份工作。

“这里事不多,你们再闯一闯,试一试嘛。”每天干完“微商城”的活,驻点干部常对这批青年说。龙玲玲才晓得,建设“微商城”帮村民售卖农产品不过是第一步,帮扶工作组更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把留乡和返乡青年们拢到一起,引导他们干事创业。

正是短视频迅速发展的年头。“要不我们也去试试?”受到鼓舞,已经有些基础的向清标和龙玲玲想。说干就干,龙玲玲跑去帮人做直播策划;向清标开始学习摄像、剪辑,两个人一起打磨策划案,讨论技术。

在积攒了一些策划、运营短视频账号的实践经验后,2022年,已经结婚的向清标和龙玲玲终于决定,自己创业!

寻乡

拿出结婚时的彩礼和嫁妆购置基础的摄影器材、剪辑设备等,2022年底,就在向清标所在梅塔村的老屋里,创业开始了。

给账号起名时,向清标想起偶然看到的两句话——“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觉得意境美,这两句话就是湘西自然人文的浓缩。“就叫‘山白’吧。”他说,古丈山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短视频账号做什么主题呢?

“以前还在给朋友做策划时,就发现一些原生态的手艺很受欢迎。”龙玲玲说,身处乡土,自然离不开寻味湘西。于是,不习惯出镜的夫妻俩,找来刚大学毕业返乡的侄子向宏俊出镜,“山白”短视频账号上线。

从反映湘西特有人文风貌的手艺活儿开始,账号发布的首个视频,就是制作湘西农村的寻常物件“竹锅刷”。

视频里,恬淡的田园被细腻地展现:鸟鸣青山,梨花吹雪,晴雨变换,光影交错间,向宏俊安静地做着手艺活儿。

向宏俊在“山白”的创作基地做景泰蓝茶盘。

龙玲玲 摄

百万级浏览,数万点赞……视频甫一上线,就引得无数网友“追更”。受到启发,团队又陆续拍摄了“马儿板凳”“枝枝盆”等好几集传统物件制作工艺视频。

“我们从小的生活就是这样,看着妈妈织布、纳鞋底,看着老人打家具、做吃的……”向清标说,湘西这块土地也是宝藏,都不用布置,走到哪里,拍出来都是美景。

在原味原乡中找灵感,“山白”的视频不仅勾起了广大网友的共同记忆,也在悄然把家乡古丈县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去年4月,原本手头还有其他主题在拍摄中的向清标,想到正是春茶上市时节,果断调整计划,为古丈的特色农产品“古丈毛尖”专门拍摄了一期制作视频。百万点赞、数千万次播放背后,一些观众成了古丈毛尖茶的消费者。

出乡

粉青色的一只竹节杯,置于桌上,显现出玉的质感。轻扣杯沿,声音通透纯净。“这悦耳的声音,是对团队小伙伴无数个通宵最好的回答。”龙玲玲说。

这个竹节杯,是“山白”团队历时大半年,成功复原古法烧制的一件汝瓷作品。

向清标说,“山白”账号上,除了“手工器具”,如今还有“笔墨纸砚”“织布印染”“美食酿造”“乐器戏游”等另外6类视频合集。其中一个讲述“徽墨”制作的作品,点赞数达1100万人次。

这个历时长达500多天的“徽墨”古法制作过程,让向家叔侄尝尽“苦头”——为了收集树漆,两人过敏到双眼红肿;炼桐油集烟,一斤桐油才能烧出一二两不结块的轻烟,叔侄俩早晚刷集烟的盖碗,一个月才从近300斤燃尽的桐油里,刷出一脸盆的烟灰;制作过程中需加牛骨胶和牛皮胶,古籍没有精确记载比例,他们摸索了几十次;为拍打墨团使胶不凝固,并与烟相融,尽管向宏俊年轻力壮,也是拍到全身肌肉无一处不酸疼……最终,滴滴汗水浓缩到近6分钟的视频里。

创作基地的房间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天工开物》《齐民要术》等各类讲述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的书籍摆满了3个书架。

“山白”的资料书籍。

龙玲玲 摄

“我们想重现老祖宗留下的技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向清标说,现在,每做一个主题,都要翻阅查看3—5本书籍。但即便能找到记载,有些技艺的复现,依然困难重重,“有的是记录的过程不够完备,缺少关键环节;有的是当初的材料今天已经获取不了。”团队只能一点点去探索。

随着创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步推进的项目越来越多,团队对创作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也逐渐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

为此,向清标带着团队重修了创作基地,中国光大集团予以部分支持,提出的要求是,团队尽可能带动当地村民参与。

在建房子时,向清标请了很多村民来帮忙,这些叔伯长辈的手艺也让他惊叹。“目前,‘山白’还没有规模化地商业转化,帮大家把农产品推向市场还需要些日子。”龙玲玲说,“但在不涉及创作主体的部分道具制作环节,已经可以聘请村民们帮忙。”添一口窑、打一口灶……都是些村民能干的活儿,也可以为他们增加些许收入。

团队希望,通过视频从这片大山里走出去的,不只有湘西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传统技艺、优秀文化,还有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4.3 第14版

人民日报记者 申智林

版面责编:吕莉、白真智、徐阳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任彤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7月17日(星期四)CCTV5节目预告

    上午(00:00 - 12:00)00:05实况录像-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北京) 2回看01:05实况录像-2025年世界田联钻石联赛 厦门站回看02:36实况录像-2024/2025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季后赛 总决赛 5回看04:00国际足球赛场-24-25赛季英超联赛第16

    2025-07-17 09:11:00

  • 科技的风吹拂草原荒漠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唐瑜深耕稀土领域30年,一直从事稀土功能配合物及其材料研究。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与中国稀土公司合作,依托“稀土冶炼高盐废水处理”项目,创新性地将稀土配位化学基础理论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成功应用于废水处理工艺,降低企业废水处理成本,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早在2019年

    2025-07-15 09:33:00

  • 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回儿童手表,大同最新回应,多个细节披露→

    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网友普遍质疑,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必要!”“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针对网友关心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

    2025-07-14 20:00:00

  • 沈阳一男子在机动车引擎盖贴车衣养鱼,交警:属非法改装,不能上路行驶

    近日,辽宁沈阳一男子展示在车辆的前引擎盖上养鱼,引擎盖与车衣之间充满着水和鱼,车衣鼓鼓的像气球。7月13日,该车主告诉记者,该行为缘起于一次钓鱼没带水桶,从机盖处可以倒进水和鱼。对此,交警队工作人员表示属于非法改装,不能上路行驶。车辆引擎盖养鱼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引擎盖上养了几条鱼,

    2025-07-13 15:35:00

  • “一件事”里见真章(今日谈)

    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日前,国办印发意见,提出“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为民办事,贵在高效,“一盘棋”意识是关键。浙江破除数字共享壁垒,“浙里办”APP集成上千项服务;海南推动教育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入学申请只需上传“一套材料”。加强部门协同,

    2025-07-13 09:44:00

  • 今日小暑

    来源:【西夏发布】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上一缕清凉而在江南水乡“夏日三白”——栀子

    2025-07-07 18:11:00